“那、那麼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接下來請大家自己寫一篇用動物或植物進行比喻的小故事,下節課上交。”一篇課文講完,接下來就是自由提問或者寫功課的時間了。韓非長籲一口氣,在教師席上坐下,他喝了兩口水緩解喉嚨的幹渴。片刻,才終于擡眼,仔細觀察秦國未來的這些棟梁。
他首先注意的當然是秦國的長公子扶蘇。秦國接連幾任國君都不長命,現任秦王雖正值壯年,但保不齊也會因為什麼突發情況去世——或許就是下一次合縱攻秦,韓非期待的想——在王後未有嫡子的情況下,長公子扶蘇是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韓非仔細打量公子扶蘇。
雖然年僅十歲,但公子扶蘇已經有幾分儒雅風範了。他認真抄寫着闆書上的内容,目光專注,下筆有神,時不時思考或者回憶課文的内容,一看就是一副認真聽講,刻苦學習的模樣。
這是一幅會令每一個教書先生都倍感欣慰的模樣,韓非承認自己也不能免俗。但隻要一想到剛來上課的時候正好遇上教導禮制的淳于越對公子扶蘇的功課贊不絕口,雖未明說卻話裡話外都透露出這未來一定會是一位明君的意思,他就心情複雜。
儒家看好的明君是什麼樣子的?反正絕不是韓非希望看到的那種。雖然很不甘,但若有一天這秦國真的——他絕不希望君臨天下的是一位儒家之君。這和周王朝有什麼區别?虛假和平幾十年,然後又是打生打死的幾百年。
話又說回來,儒家之君真能君臨天下嗎?他很懷疑。禮制這種東西本來也隻是周天子打下天下後用來管治天下的,并不是用來打天下的。
輕歎一口氣,韓非按了按額頭告訴自己要客觀。他掃了一眼注意到他的視線,微微一愣,擡頭向他示以微笑的公子扶蘇,心裡一邊疑惑虎目熊心的秦王怎麼能生出這種孩子,一邊帶着幾分尴尬的回以笑容。
謝天謝地,公子扶蘇很快又低頭抄寫了。
韓非帶着幾分心虛别開了視線,看向學宮内的另一位公子——公子斐。
公子斐給韓非的第一印象顯然是不太好的,但他卻又是特别醒目,叫人印象深刻的——畢竟他站在台上的時候整個學宮就他一個人低着頭奮筆疾書。
韓非原本以為他進來的這個時間,公子斐隻可能是在寫上一門禮樂的功課。覺得他能寫的這麼投入,想來也深受儒家影響——一想到秦王的兩位公子都深受儒家影響,韓非内心就充滿了快樂。
但是他轉念一想,又覺不對。一個深受儒家影響的公子會在面對他時表現的如此失禮嗎?鑒于他并沒有在他眼中看見不屑與輕蔑。
于是,講課的時候,韓非借着在殿中走動的機會偷偷掃了一眼。雖然匆匆一瞥看不清裡寫的什麼内容,但從文章形制上看這似乎是一份奏章。
也不知道這是一份什麼内容的奏章。韓非有些好奇又有一些羨慕。
同樣是公子,他這個年紀隻能跟着先生讀書。因為先天的缺陷,他不僅從未學過奏章的格式,連韓王的面都難以得見——除了全員都需參與的一些宴會外他幾乎沒有面見韓王的機會。但是在秦國,兩位公子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熟悉這些政事相關的文書,即便他們現在與政事尚未有所接觸,但秦王表露的态度卻顯而易見。
韓非毫不懷疑等他們再大一點,秦王便會允許他們在旁聽政。等再大一點,或許就會帶着考驗意味的向他們詢問對政事的看法了。
沒有意外的話,未來的秦王應該就在這兩位公子之中。韓非如此肯定。
至于外面傳言的秦國難得有一位嫡長子繼承王位,秦王一定會重振延續秦國的嫡長子繼承制——親自面見過秦王嬴政的韓非覺得這可未必。
現任秦王對周的制度都不怎麼感冒,并且,秦國已經有數任非嫡非長的繼承者了,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早已名存實亡。
——
畢竟隻有一節課的時間,課上韓非還要花大量時間講課。隻今日一見,再多的他暫時也看不出什麼了。于是,韓非又開始觀察殿内的其他人。
他首先注意對面對坐在一起的熊氏兄弟。
這是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孩子,大約是同出于楚國的關系,兩家孩子看着還算親密。自由提問時間不禁止交頭接耳和走動,昌平君家的公子熊慶就抓着腦袋小聲跑去向昌文君家的熊安請教。熊安有些無奈,但也放下筆好聲好氣的回答熊慶的問題。有些他自己也想不通的,他就讓熊慶去戳坐他旁邊的公子斐。
韓非注意到,熊慶戳的很自然,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公子斐被戳了更是連一點疑惑都沒有,直接停筆傾過身去凝神細聽他的疑惑。他今天講的是賞罰分明的問題,課文不是很難,公子斐顯然是認真聽講了,解答的很輕松。隻一小會兒,熊慶就一臉恍然的點着頭回去了。他将公子斐的回答轉述給熊安,兩人又小聲讨論了一陣,這才各自分開繼續學習。
韓非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舉動。
衆所周知,秦楚兩國常年聯姻,新任秦王後也是出生楚國,楚人在秦國有龐大的勢力,甚至能左右秦王的人選。如何同國内的楚系勢力打好關系,是秦王及候選人的必修課程。
現在看來,公子斐在這一點上做的相當不錯。雖然熊慶熊安并不是昌平君和昌文君的繼承人,和他們關系好或許也并不能說明什麼,但關系好,總是比關系不好來得強的。熊慶能這樣一點心虛遲疑都沒有的向公子斐提問,不僅說明公子斐功課優異,令人信服,同時也說明他們并不是第一次這樣做。
或許,是因為公子斐本身就樂善好施,誰來提問他都樂于解答,也或許,是他們本身關系不錯。不管是哪個原因,這都反應出一個特點,那就是公子斐的人緣真的相當不錯。
聽說兩位公子活動課多與王家的王安在一起練習,那他與大公子扶蘇,與王翦老将軍家的關系應該也很不錯。如此算來,這秦國上層幾股重要的勢力,除了秦墨其他幾乎都與他有所聯系。
仔細想想這可真是了不得的人緣。
和他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