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他垂垂老矣、壽終正寝之時,也沒有一刻忘記。
現在,這個從都城來到朔楊的少年。
用身上的那股浩然之氣,喚醒了方缜記憶裡的往事。
他想起自己,臨危受命、趕赴此地的那天。
萬裡無雲、鴻雁高飛。
沒有送别之人,更沒有美酒踐行。
是他最理想的離開方式。
當一路跋涉終于進了朔楊時,方缜内心升騰起的第一個感覺——
竟然是,遊子歸家、落葉歸根。
當天夜裡,他對着挂在天上的月亮。
不禁熱淚盈眶到淚如泉湧。
卻不是因為哀歎,而是因為鄉愁。
是的,鄉愁……
這個遠在邊塞的蒼涼古城,在與方缜相見的那一刻起。
就牢牢抓住了,這顆熾熱的心。
從此,方缜就把這裡,認作了自己的故鄉。
是他睡裡夢裡,都記挂着的地方。
晨練的号子傳來,回憶瞬間被打斷。
方缜收拾了下心情,與幾人一同下馬,進入城西營。
鋪陳在秦川面前的景象,該用怎樣的筆墨去形容呢?
此刻,他的耳朵裡灌滿了,營中兵士呼喝的聲音、勁風獵獵拍打旗幟的聲音。
馬匹此起彼伏高昂嘶鳴的聲音,以及自己如擂鼓般轟隆的心跳……
秦川仿佛看到了,一個規模更加龐大的飛騎營!
以堅實強悍的姿态,紮根在這片動蕩的土地上。
風雨不可摧,雷火不能挾。
就連地動山搖,都休想撼動其一分一毫!
許青山在斜前方引路,帶着秦川走過營帳和操練場。
他努力辨認着,隊伍中那些北夷人。
這可比想象中,要難得多。
因為當所有人,穿着一樣的衣服,揮着一樣的拳頭,喊着一樣的口号時。
個體的印記,會被最大限度地消除。
從而達到鐵闆一塊、堅不可摧的境界。
更何況,隊伍中的北夷人與秦川見到的那些使者。
除了長相身材有着類似的特征外,其餘皆無相似之處。
他們的眼神,既不貪婪也不陰狠。
反倒有種平靜祥和,隐藏在淩厲的拳風之下。
似乎是看出了秦川的心思,許青山悠悠說道:
“如果不是打娘胎裡一出來,就要面對數不盡的生存考驗。又有誰,願意天天喊打喊殺,沒事兒幹就打家劫舍呢?”
他的感慨,讓秦川不由地想起了史書中的一段話——
“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
講得,自然是匈奴人的成長過程。
嚴苛的生存環境,造就了更加嚴苛的生存法則。
在這樣的重壓之下,匈奴也好北夷也好,說句“全民皆兵”真是一點兒都不誇張。
隻是,這裡面有多少個人的意願,又有多少天災的挾持?
又有誰,能分得清呢。
這一次城西營之行,對秦川的影響可謂彌足深遠。
它讓這個還未真正見過戰争的少年,盡早窺見了一部分,關于戰場的真相。
從此,那一雙雙眼睛,就烙在了秦川心上。
陪他征戰南北、掃蕩四方。
直到他和飛騎營的名字,響徹整個中州大地。
這些眼睛也依然閃亮着,照耀着他曾走過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