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六奉聖(上)
且說賈政、賈環一行人等回到探春之前為王夫人等準備的住處,賈蘭已在那裡等候多時了。看到賈政,賈蘭連忙上前行了跪拜大禮:“不孝孫來遲了,請祖父責罰!”
賈政一看賈蘭已經成年,穿着月白儒巾襕衫,如玉溫潤,似松挺拔,心中歡喜,一把将他扶了起來,問道:“可是從金陵來?這一路辛苦,也耽誤了你的學業!”
如今整個賈家嫡枝,隻有賈蘭有科舉資格,賈政自然關心他的功課。
賈蘭含着熱淚看向賈政和王夫人,溫聲道:“幸有祖宗庇佑,今次院試,我考了‘案首’,如今已是秀才了。我得了信,這才進京,告知祖父和祖母,好讓你們歡喜!”
“好啊,好啊!”賈政果然高興,連拍了兩記大腿,贊道:“好孩子,果然争氣,吾家千裡駒也!”
王夫人剛才看了大房的風光,心裡不順,如今聽到賈蘭中了秀才,還是江南文風昌盛之地的“第一”,哪怕她素來不看重賈蘭,心中也萬分歡喜,一時把寶玉都要忘了。
寶钗聽見了,也上來恭喜賈政和王夫人,心裡卻在想:剛才父親說的寶玉去做道士,不知是他一時鬧脾氣,還是……
賈政拉着賈蘭走在前面,而一路護送賈政的賈環落到了後面,沒兩步,又被王夫人和寶钗超過。
看着他們的背影,賈環歎了口氣。北地這些年,他也曆練了很多。二房中,賈政和寶玉都是不谙庶務的,賈環隻能站了出來。他收起從前人憎鬼嫌的嘴臉,跟在賈琏後面,夾起尾巴,學着做事。
賈政和寶玉全靠他,才熬過了苦寒的日子。但是一回家,他又是那個不受待見的“環三爺”了。趙姨娘看出了他的失落,上前握住他的手,想要把他摟緊懷裡,卻發現兒子已經長高了。
賈環回頭一笑,問道:“姨娘,這些日子你身子還好麼?”
賈政不在,王夫人可着勁兒地磋磨她,她都是想着賈環才支撐下去。如今聽兒子這麼一問,趙姨娘兩行清淚滑落。
賈環如何不明白,緊緊握了握趙姨娘的聲,輕聲安慰道:“娘放心吧!以後有我了!”
趙姨娘臉上又哭又笑,她拿着手絹捂住嘴,不敢發出聲音,怕惹了前面幾位主子的不快。賈環拉起她,也跟着過去了。
正房内已經說起寶玉出家的事了。王夫人如何會同意?威逼着賈政去把寶玉領回來。她聲嘶力竭:“我就剩這一個兒子,他怎能棄我而去?那個姓張的牛鼻子老道,竟敢拐我們賈家的人?以為他是父親的替身就了不得了麼?我要找郡主評評理……”
賈蘭聽到這話,大為吃驚,擡頭向三叔看去,賈環輕輕點頭,示意他是真事兒。賈蘭不敢插嘴,看着祖父祖母拌嘴,如坐針氈。
他一直在鐘山書院讀書,平時侍奉母親,當然不知京裡的情況。而王夫人這些年脾氣變得越發古怪,他簡直認不出來了。
賈蘭看了二嬸一眼,寶钗此時泣不成聲,不停抹淚。哎,那二嬸怎麼辦呢?賈蘭心中暗暗盤算。
寶钗與寶玉成婚後,有過一陣短暫的甜蜜時光,後來便覺得性子不相投,兩人無話可說,與當年的賈政和王夫人差不多。
但這些年,寶钗還是守着孝道,盡力侍奉王夫人,應酬南安王府和賈家大房,是一個衆人交口稱贊的好兒媳。
她做這麼多,不外乎是想等寶玉流放回來,她好有個交代,兩人相敬如賓地過日子,生下子嗣,她後半輩子也有指望。
萬萬沒想到,寶玉竟如此……
原來對姐姐妹妹們溫柔似水的寶玉,才是那個最無情的人!那她這幾年的守份随時,算什麼?!寶钗慘然一笑。
若說賈政之前也有過勸說寶玉回家的念頭,那麼在見到賈蘭之後,他便完全不做如是想了。
如今他們賈家不比從前了,沒有錢财權勢,從前的人情盛望日漸稀薄,他自然要将這些有限的東西,都用到已中了秀才的賈蘭身上。
畢竟,賈蘭才是他們賈家複興的希望。
而寶玉呢?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為人處世甚至不如賈環。在梅嶺的日子,都是賈環這個弟弟頂立門戶。
仔細一想,寶玉出家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難道要讓蘭兒去養自己的二叔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