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紅樓之林中燕[黛玉×燕臨] > 第84章 族規

第84章 族規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八十三章族規

且說黛玉被族長夫人錢氏請去,看了莊家大奶奶的一場鬧劇,原來是兩家争地皮。黛玉可不想管這事,推脫自己初來乍到,輩分又低,實在說不上話。

而錢氏與其他幾房的奶奶,也一起勸莊家大奶奶,不讓她在燕家撒潑打滾的,好說歹說,才把她送走了。

黛玉回去,把這事和燕臨這麼一說,燕臨沉思片刻,說道:“這事不對勁,還好你沒應下來!”

黛玉道:“這是族裡的事,我如何敢應?不知道她為什麼非要見我?!想是打量我年輕好性兒、不愛與人掰扯。”

正好此時,燕牧那邊傳飯,黛玉便随燕臨一起去了。本來他們忠毅侯府,人口簡單,一直是一處用飯的。後來為了隔絕沁姐兒和燕航,便生生分了男女席。如今不在京裡,自然一切從簡。

燕臨一邊吃,一邊把事情跟燕牧說了。

燕牧問道:“那莊家大奶奶親自來的麼?”

黛玉回道:“正是!不想他們當家大奶奶竟然是這麼一個人,我倒吓了一跳。”

燕牧笑了:“不然,她也守不住這麼大的生意。你不知,她娘家兄弟剛剛投在了忠興伯門下,她娘家是宣城做宣紙的,咱湖州的筆又最是出名,她們兩家合力,兩京十三省的紙筆生意都要讓他們占了。”

黛玉一聽,竟是做文房四寶這樣風雅生意的,頗覺不可思議,聽到忠興伯,便說道:“這樣一來,也算與咱沾着點親了。邬家二表哥,聽說要定忠興伯家的小姐……”

燕牧笑了笑,道:“你們舅家确實善處興廢,從前與四王八公家經常走動,如今又結交了忠興伯,你這舅母着實厲害!”

黛玉聽出一點話音,隻覺這話不好接口,燕臨倒是順着說:“這麼一來,咱也不好與莊家撕破臉。再說都是鄉鄰街坊的,鬧這麼一出,讓人看笑話。前兒個知府還來給咱接風呢,今兒咱就要打官司,叫人怎麼說?仗勢欺人?為禍鄉裡?聖上賜的匾額,不成了諷刺,還修什麼功德坊?!”

燕牧道:“正是!莫為了這點蠅頭小利,毀了咱燕家的名聲。”

黛玉道:“這西水街延伸到芍河一段,如今要修碼頭,附近的地自然就值錢了,難怪兩家都想争。”

燕牧點了點頭,知道黛玉又去打聽過原委,覺得她很周到,于是便說:“我去和大哥談,你們不用擔心。”

黛玉一聽,放下心來。

那燕牧果然去找了族長燕敢,兩人說了一番來龍去脈。燕敢一聽,原來莊家又搭上了忠興伯這樣的顯貴,他本想着忠毅侯府也不弱,如今聽燕牧的意思,卻是不想與她們争的。

“那莊家大奶奶,話裡話外都是我們欺負她們孤兒寡母的,我們是有理也說不清。如此一來,咱們讓她三尺又何妨?索性把事情辦得漂亮點,在那裡修一個亭子,往來遊人都可休憩,修橋鋪路建亭子,何嘗不是一種功德呢?也算造福父老鄉親了!”

燕敢一聽,覺得有理,可是族裡不乏看重錢财的人。燕牧代表着二房,如今在京裡榮華富貴的,自然不看重這些,其他房呢?

燕牧自然也知道燕敢的擔憂,于是說道:“如今我受了聖上的封賞,便想着要趁此機會,增辦祭田,設立族學和義堂,也為族裡出一份力,不知大哥意下如何?”

燕敢聽了,大喜道:“三弟高風亮節,令人佩服!若能辦成此事,咱們族裡人人受益,這可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啊!愚兄代表族中男女老幼,謝過三弟!”說着行了一個揖禮。

燕牧趕緊扶住燕敢,嘴上又謙虛幾句。

其實這個想法,燕牧自從聽說林如海的做法之後,就受到了啟發,一路過金陵、下蘇州,見到了李家和林家的族學和義堂,他更加堅定了這種“克勤克儉、道德傳家”的理念。

他們燕家暫時還無法轉成詩禮名族,但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還是要樹的。燕牧一路上就在想着修訂家規的事,也參考了上一世勇毅侯府和這一世林、李兩家的族規,跟燕敢一提,燕敢果然欣然應允。

兩人說話投機,足足聊了一下午,燕牧說的,要建閨塾的事,燕敢也是應了。因着前天錢氏回家,将黛玉好一頓誇,說今後家裡的女孩兒就要這樣養,燕敢聽了一晚上,如今燕牧又提,燕敢也應了。

燕敢想了想,又道:“既然侄兒媳婦有學問,這族中女學的規矩,莫如就讓她來定,咱們到底是大男人,對閨門内的事不大通。”

燕牧笑道:“好說好說。”回來就跟黛玉說了。

黛玉想了想,這樣的事,她可不能專美于前,索性又尋了錢氏和其他幾房管事的奶奶,大家夥兒圍爐燒茶,一邊商讨女學的事,在這濕冷的冬季,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錢氏道:“女學還是要辦的,我聽說餘姚謝家、吳興沈家的閨塾都是極好的,如今咱們也該做出個樣子來,老話雖說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怎麼宮裡的娘娘都是讀書識字的?!可見不管男女,都要懂些道理,學些本事!”

六房的顧氏說道:“侄兒媳婦是國公府裡長大的,又曾進宮見過皇後娘娘,你說說,是不是她們都是讀書的?家裡是不是也請了夫子教導女孩子的?”

黛玉點頭道:“皇後娘娘飽讀詩書,雅人深緻,柔嘉有度,母儀天下,我等難以望其項背,但亦可見賢思齊,以此自勉。”

幾位奶奶們聽了,大為贊同,都道:“侄兒、弟媳婦說得對!”

顧氏道:“女學裡頭一件事,就是請女夫子,我看族裡頭就老九家的媳婦讀書最多,她爹是秀才,舅舅是舉人,她自小讀書,教孩子們識字應該不難。”

衆人稱是。又推舉顧氏來做女紅師傅,顧秀聞名天下,顧氏來教這個,自然綽綽有餘。顧氏也含笑應了。

顧氏又道:“每日女學按人頭送飯菜、點心或吃食,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餓着她們!”

五房的小李氏道:“何必這麼麻煩,每月撥點錢,讓她們自己帶就是了!所謂衆口難調,預備吃食,又麻煩,又落不到好。”

錢氏和顧氏都笑了,小李氏和黛玉是一輩的,才剛二十,幫着婆婆管家,她在家裡是幺女,備受寵愛,嫁到燕家又是給姑姑做兒媳,當然不知人世艱辛。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