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車内,燭光搖曳,投下斑駁的光影。謝危坐在書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毛筆,似乎正陷入沉思。
謝危掀開簾子對外面的劍書說道:“去叫蕭定非來。”
劍書領命,蕭定非上馬車後隻見謝危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霧,直達人心最深處。
蕭定非正襟危坐,來的路上就想着謝危見他想做什麼,思來想去也沒個主意,約莫着不是很重要的事,上車後不停的打量着謝危,眼神中帶着一絲好奇與期待,等待着謝危即将揭開的秘密。
“你還記得我曾與你說,有一位在意之人。”謝危的聲音低沉而平靜,如同深秋的夜色,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度。
蕭定非聞言,心頭一跳,他知道,這将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故事。
“你終于要告訴我了?”薛定非的聲音中帶着一絲難以抑制的激動,他與謝危共事多年,卻從未見過對方如此認真對待一個人。
謝危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行動,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這一次,他願意分享自己心中的秘密,足以證明自己在謝危心中的分量。
謝危緩緩點頭,目光從蕭定非身上移開,似乎在回憶着什麼。
他緩緩開口,講述起了一段關于姜雪玉的故事,一個關于勇氣、救贖與成長的故事。
在幽靜林子裡,馬車緩慢的前行,燭光搖曳,映照着謝危深邃的眼眸。
他的聲音低沉而穩重,帶着歲月沉澱的韻味,開始緩緩講述一個塵封已久的故事。
蕭定非坐在對面,原本玩世不恭的表情已收斂,他正襟危坐,目光專注地投向謝危,仿佛能透過他的眼神,窺見故事中的每一個細節。
“姜家三小姐在兒時救過一個落水奄奄一息的少年。”謝危的聲音如同細雨,輕輕灑落在蕭定非的心田,喚醒了他心中對美好事物的渴望。
那時的姜雪玉已經出了京城,獨自住在清呈山了。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姜雪玉正獨自一人在清呈山下的小河邊嬉戲。她穿着淡雅的衣裳,如同山間的一朵清雅之花,與周圍的一切和諧共生。
突然,一聲微弱的聲音打破了甯靜,姜雪玉順着聲音望去,隻見河中有一團模糊的身影,果真是有一個少年失足落入水中,河流雖然不深,但見他面朝下,已然是暈過去了。
姜雪玉沒有絲毫猶豫,她迅速找來一根樹枝,一頭伸向那少年,後退着費力地将他拉了上來。
那少年正是少年時的謝危,他因不慎落水,生命垂危。
姜雪玉不顧自己的安危,用盡全力将他救起,并背着他去了附近的一個山洞,為他烤幹衣裳,提供溫暖的避風港。
姜雪玉的行動迅速而果決,她沒有絲毫猶豫,将少年背在身上,踏上了返回山洞的路。山洞位于不遠處的一片小樹林後,那裡是她平日裡用來避雨和休息的地方。
洞内幹燥而溫暖,是暫時安置受傷少年的理想場所。将少年安頓好後,姜雪玉立即生起了火堆,用樹枝和幹草作為燃料,火光跳躍,照亮了整個山洞。
她将少年濕透的衣裳脫下,小心翼翼地挂在火堆旁,讓溫暖的火光和熱量将衣物烤幹。姜雪玉知道,保持體溫對于剛剛從水中被救起的少年至關重要。
随後,她離開了山洞,去尋找水源和食物。
清呈山雖然人迹罕至,但自然資源豐富。姜雪玉熟悉這裡的一切,她很快找到了一處清澈的山泉,用随身攜帶的陶罐裝滿了幹淨的水。
接着,她又在樹林中找到了一些野果和可以食用的植物,這些都是她平日裡學習草藥知識時積累的經驗。
謝危在昏迷中醒來,看到的是姜雪玉關切的眼神和溫暖的笑容。那一刻,他心中湧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動,仿佛在冰冷的世界中找到了一束光。
“多謝救命之恩,在下謝危。”謝危在故事中複述着自己當年的話,聲音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暖。
“這位哥哥客氣了,隻是外面下了大雨,一時恐怕走不了。”姜雪玉的聲音,雖然隻存在于謝危的記憶中,卻如同清泉般清澈,讓謝危回憶起來仍舊在心中泛起漣漪。
“多有叨擾。”
“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