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若雪,一個不能提起的名字,先太子生母,皇帝畢生摯愛,曾經的蕭妃。
蕭若雪與皇帝的緣分要追溯到皇帝還是皇子時,14歲的蕭若雪被安排在10歲的六皇子身邊做貼身女官。
所謂皇子的貼身女官,和大戶人家通房丫頭差不多,負責皇子的穿衣吃飯出行就寝。是專門伺候人的,不是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的丫頭。
蕭若雪并不是唯一的貼身女官,六皇子身邊一共有四位女官,她們每天與六皇子朝夕相處,陪伴六皇子成長。
四位女官中六皇子最喜歡肖若雪,她長得漂亮笑容明媚誰見了都喜歡。加上她性格平和與人為善,相處中總能像大姐姐一樣安撫六皇子的壞情緒。喜歡從善良的角度剖析六皇子遇到的糟心事,讓壞事變得沒那麼糟,漸漸成為六皇子最親近最信賴的人。
六皇子的糟心事是什麼呢?他各方面既不突出也不優秀,是一衆皇子中最平庸最沒存在感的一個。六皇子很傷心,為兄弟們的優秀,為父皇的無視,也為母妃眼中藏不住的嫌棄。所有人都看着皇兄們,沒人願意将視線分給他半點,隻除了蕭若雪。
另外三位女官可不敢與皇子發生點什麼,哪怕隻是風言風語也是要掉腦袋的大事。蕭若雪不怕,如果她也像别人一樣冷眼旁觀,六皇子孤單一人就太可憐了。
皇子14歲出宮建府,六皇子誰都沒要隻帶上了蕭若雪。其他皇子争着在皇帝面前表現時,六皇子和蕭若雪在宮外的王府裡過起了小日子。
之後的幾年,各位皇子争的越來越兇,各自黨羽在朝堂上陰謀互害彼此攻讦。他們手段逐漸升級,經常在老皇帝面前唱大戲,氣的老皇帝今天訓斥這個,明天又禁足那個。最離譜還鬧出了人命,大皇子和三皇子聯手将二皇子弄死了,得知真相老皇帝怒噴一口老血。
一個兒子死了兇手是另兩個兒子,老皇帝又不能對他們下殺手,隻能敲打一番輕輕放下。自此老皇帝的身體急轉直下,眼看着到了不得不立儲的時候。
一衆皇子見害死兄弟不用償命,一個個徹底沒了顧忌,什麼陰狠下作的都敢往親兄弟身上招呼。就在争鬥最激烈的時候,皇室出了件大事,蕭若雪給六皇子生了個兒子。
争鬥被按下暫停鍵,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到六皇子身上。好小子,還以為你不争不搶是好兄弟,沒想到你躲在家裡開辟了新賽道。
一衆皇子太過專注于彼此争鬥,忽略了子嗣問題。大皇子和二皇子倒是有孩子,卻都是女孩。三皇子剛娶了将軍之女,還沒來得及生。其他皇子也都在物色合适的聯姻對象,看誰能為自己帶來更大利益。結果老六随便找個宮女生孩子,還狗屎運的得了兒子!
老皇帝反應最快,先一步将一家三口接進宮保護起來。不管孩子生母身份如何低微,子嗣這塊六皇子赢了。
有人質疑皇孫是冒充作假,被老皇帝貶官下獄誅了三族。但凡看過皇孫的長相,昧着良心也說不出血脈有異的話。這孩子沒繼承半點母親的美貌,五官像足了皇家特點。塌鼻梁腫眼泡一字唇,嘴唇像爹,腫眼泡像皇帝,塌鼻梁則和太上皇一模一樣。
雖然孩子長得醜,老皇帝卻稀罕的緊,再看六皇子都順眼了許多。這個兒子确實不優秀,但勝在性情純良,不争不搶不錯。國家需要守城之君,其他皇子戾氣太重不好。
拿定了主意,老皇帝開始動手清理兒子們的黨羽。那些早早站隊的朝臣,之前看他們鬧騰的歡,這回到了秋後算賬的時候。
老皇帝先是一紙诏書冊封六皇子為太子,引得滿朝嘩然。然後下诏給太子賜婚,封相府千金為太子妃。相府千金原本屬意四皇子,遭遇皇帝賜婚隻能哭着嫁了,以相爺為首的文官集團順勢成了太子黨。
所有人都說太子好運,太子本人卻并不覺得,他對皇位沒興趣,也不想娶蕭若雪以外的女人。可惜形勢比人強,父皇的旨意不容違背。皇家父子第一次談心,當爹的并不關心兒子怎麼想,他隻是直白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如果你非要抗命,朕隻能拿那個女官開刀。”
為了保住蕭若雪,太子隻能娶相府千金。反而是蕭若雪在勸太子,讓他試着接受即将過門的太子妃,否則對人家女孩太不公平。
老皇帝幫太子拉攏了文官集團,又大力打壓了各皇子黨羽。此消彼長下,老皇帝覺得時機成熟,主動退位讓賢當起了太上皇。新皇繼位的頭兩年,一直是太上皇手把手教新皇如何治理國家當一個合格的皇帝。
太上皇身體一直不好,加上積勞成疾怒急傷身,隻堅持兩年就駕崩了。就是這兩年讓新皇成長了起來,雖然太上皇死後兄弟們又開始搞事情,卻都被新皇和相爺穩穩壓了下去,竟然将皇位坐穩了。
太上皇駕崩,皇帝需守孝三年,原本想冊封蕭若雪為妃,卻是拖到了第五個年頭才實現。這些年皇後和相爺并沒對蕭若雪下手,首先皇後和蕭若雪關系很好。皇後對皇帝無感不會因蕭若雪吃醋,加上蕭若雪比皇後大八歲很會哄皇後開心,兩人相處更像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