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外,王公百官皆着朝服站定等侯,天快亮了,寅時四刻,禮部官員上前引導。鴻胪寺卿引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們等過午門東門樓,上金水橋東二橋,再從東側穿過太和門,到了太和殿前丹墀場上,再一步步走到太和殿露台,于殿前站定。與此同時,另一邊,鳴贊官引群臣與進表官員從西路穿午門,過橋後再入太和門,站定在高聳的三層漢白玉石須彌座式台基下的丹墀場上。在太和殿西檐下東西兩位,丹陛丹墀東西四位糾儀禦使的目光下,衆人姿态端正,很是精神地走到自己的位置。直到停在台基下周圍環立的龍鳳欄杆處,隻得見欄下伸出的石雕龍頭與宏偉的白玉丹陛上的雲龍海水江崖石雕時,群臣的視野被擋住了,難以再向前張望,哪怕最高處的太和殿也不能見一角。文武百官就都又一次明白,自己無法再前進一步,此生如此已是極緻,心中不覺生出渺小的崇高感來。朝鮮、蒙古等國使臣則從西腋門進入,站于西班末尾。
太和殿殿前日頭初照,日晷、嘉量各一,計刻時間。丹陛間共列鼎十八,銅龜、銅鶴各二,現正燃起松柏枝,香煙缭繞。太和殿殿檐旁、丹陛、丹墀各站四位鳴贊官。丹陛南階有三級,站六位銮儀衛官等候鳴鞭。丹墀場内設有銅質品級山,按正、從九品排列,東西各十八排。由此自上而下,從王公到文武百官皆着朝服,外套清一色石青色補服,袍尾繡海水江崖,三千官員整齊地排布在太和殿的廣闊天地間。親王、郡王補服繡五爪團龍,貝勒貝子繡四爪團蟒,東列文官胸前補子按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藍雀排列,西列武官補子則按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繡,都禦史、副都禦史、給事中、監察禦史、按察使、各道均為獬豸,一派整齊。衆人的涼帽都是金屬底上帶圓球寶珠,不一樣的是,朝冠頂有尖型寶石,按照一品紅寶石,二品珊瑚,三品藍寶石,四品青晶石,五品藍水晶,六品官為渠,七品素金頂,八品官陰文镂花金頂,九品陽紋镂花金頂的順序對應戴着,有功之人則另帶花翎。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員還帶石青縧朝珠,串着琥珀、珊瑚、象牙、蜜蠟、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碧玺、伽楠香、芙蓉石等。
廉親王允禩走在王公隊列,他沿着丹陛一步步向上,昨日的窘境在此刻又一掃而光,來到幾千人之上,隻有傲慢無能的誠親王與謙和無為的恒親王走在自己前面。允禩望着太和殿還是有些不甘,但也能懷揣起傲慢。然而,上丹陛後,他跟着前面兩人走向太和殿前第一排,心裡剛要舒坦些,突然發現太和殿已站了一位身材高挑,光采俊朗,着金黃色朝服的親王,正是怡親王,他輕松筆挺立着,站在離太和殿寶座最近的位置,看向殿内,隻留給衆人莊重高貴的背影。
第一個走上太和殿露台的誠親王,不說趾高氣昂,也算是風采熠熠了,然而一走上來,他卻見到許久未見的胤祥,又穿着出挑刺眼的金黃色袍服,在初升的日頭下顯得極為炫耀。允祉一見背影就認出了對方,心中頓起憤意,不屑道,大清規矩由怡親王定了麼,一邊傲慢不滿地走到太和殿前親王最右列站定,目不斜視。恒親王接着來到誠親王左側,轉頭無意向胤祥看了一眼,微微一笑。廉親王跟了上來,站到了怡親王東邊,目視前方,淡淡說道:“怡親王來得早。”胤祥看了他一眼,并未回答,而是看向太和殿前的糾儀官,微微點了點頭,對方仿佛得了眼色記下了什麼,允禩看了心裡一慌,裝作沒看見,淡定依舊。
胤祥左側接着走上來許久未見的莊親王允祿,看到胤祥,在晨間太陽的淡淡金光下,一身黃袍格外耀眼華貴,面容比往常又尊貴美麗了一分似的,允祿很興奮,一時甚至忘了收斂地半擡起了手打招呼,恰看到胤祥正看着糾儀官,立馬收斂,卻已是看到檐下人已經在寫着什麼,心如死灰地安分站定。果郡王允禮同一些郡王,跟在一群親王後走上來,恰好站到了胤祥身後,心感真是難得能見到怡親王,聞到身前有淡淡清新香氣。不禁欣賞起怡親王朝珠上挂到身後的“背雲”來。真是前所未見的東珠,與一旁的親王都大不相同,不能說比他們的都貴重,畢竟廉親王和誠親王也是家财極厚的,還甚好面子,但素來簡練的怡親王身後這顆卻顯得漂亮珍稀許多。允禮看了心中感慨兄長真是品味高。正想着,隻聽午門鐘鼓震鳴,本應接的韶樂鳴今日并未出現,接着執事官走到太和殿前檢查,衆人都知皇上即将到了,整個太和殿前一片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