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桐死後,包拯下令所有見過當時情狀的人都須守口如瓶,不許向外透露一絲風聲,違令者斬。李桐之死便是陷空島衆人和陸采莼都不知道。包拯又聽說歐陽春已回儋州,心中頗為惋惜,想借着五鼠還沒有回陷空島的時候,問他們有沒有為朝廷效力的打算。
沒過兩日,正當包拯要傳喚衆人時,宮裡忽頒下一道旨意,送進開封府衙門中。包拯接下聖旨,才知是皇帝聽聞最近京中來了幾位奇人異士,這便要召進宮裡去,考校一番他們的技藝。
包拯接了此旨,也不知是福是禍。彼時展昭被召入宮中,是受了包拯的舉薦,又憑着一身好武藝,才博得皇帝歡心,賜了“禦貓”的名号,又封了四品帶刀護衛;可歐陽春與五鼠一行人卻是來無半點風聲,自己還未來得及舉薦,本不該被宮中覺察——難不成也有大員推舉賢能?可又是誰會注意到這麼幾個江湖草野之人?
王朝馬漢與陷空島五義和陸采莼是時常聚在一起侃天的,他們侍奉在包拯身邊,也稍微探聽得包拯舉薦的心思,早早就和六人說過了。盧方也是因此才讓衆兄弟先不回陷空島,六人中如蔣平、韓彰,也有覓官的意圖,那徐慶是個萬事聽人的,見衆位兄弟沒有回返之意,也樂得在汴京逍遙。白玉堂和陸采莼本意是要送碧桃歸鄉的,但見幾個哥哥都留住不走,自己則動身南下了,似乎人情面上也抹不開,隻得陪着他們在汴京等包拯的消息。
可如今下來的卻是宮裡的聖旨。
盧方是最先聽到消息的,他問王朝道:“王兄,你可知是誰下的這道旨意?”
王朝道:“還不能确認,但包大人已經差人打聽了,據說是龐貴妃央求聖上召見各位的。”
一旁徐慶聽了,大罵道:“誰要那個妖妃提攜?她便是把宰相将軍給俺做,俺也是不做的!”
盧方聞言,環顧一圈,見了韓彰、蔣平二人均不發一言,頓時感到十分為難。王朝則忙道:“徐三哥慎言!這話給旁人聽見了,不是好饒過的。”
徐慶還待再罵,卻見了盧方丢給他的眼神,便隻“哼”了一聲,再不作聲。
王朝道:“衆位也不須太多擔心。聖上雖然寵愛龐妃,但仍是個英明的,若不沖犯,該是無事——或許還是好事。聖上怎麼吩咐,衆位兄弟依言而行便是。”末了,他環顧一圈,問道,“不知白兄弟卻在何處?”
蔣平道:“今早便見他和六妹出門了,如今也不曾回來。說是——要去哪個鋪子裡打把刀。”
此時,馬漢匆匆從門外來,朝衆人作了一圈揖,才道:“包大人這便喚各位了,請各位快些動身,先去開封府衙門裡聚了,包大人另有話要囑咐。”
徐慶問道:“那五弟怎麼辦?”
韓彰道:“不如先遣幾個蒼頭去尋他們倆,再留一張字條在家中,若他們先回來了,看到字條,再讓他倆另做打算。”衆人聽了,都颔首稱是。
到了開封府衙門裡,包拯已候着了。他照着聖旨上把衆人看過了,道:“北俠已經離京,本閣已上報朝廷,隻是白少俠卻去了何處?”
盧方拱手答道:“回禀大人,五弟他出門去了,這就叫家丁去尋了,隻是不知何時能至。”
包拯問道:“是王朝馬漢知會前便出去了麼?”
盧方答道:“正是。”
包拯道:“這怪不得白少俠,他應當是未能料到。”
韓彰聞言,知包拯言下之意是說怠慢聖旨不是小事,恐聖上怪罪,便擡首瞥一眼包拯面色,又與盧方互觑一眼,忙上前拱手道:“包大人,五弟一時半刻恐趕不及開封府衙門,不如先與咱們兄弟四人講了,咱們自能轉告他。”
包拯聽韓彰如此說,正好也合自己心意,便道:“既然如此,本閣便先講了。”便把進宮之事和須守的禮儀大緻地講與衆人聽了。
末了,包拯又道:“這于各位前程确是大有裨益的。隻是此事先前無半點風聲,本該由本閣舉薦,卻不知被何人搶在前頭,知曉了各位身懷奇技,先向聖上禀告了……”
四鼠互看一眼,盧方忙道:“我等得包大人賞識,包大人乃是咱們兄弟的大恩人。”
包拯搖手道:“非是說此等事,隻是正逢多事之秋,此事對諸位是福是禍,才是本閣憂心的。諸位入宮且見機行事。”
四鼠頓時感激不盡,紛紛伏身頓首,包拯連忙一一扶起。
此時,陸采莼正獨身一人望衙門裡進來,見這堂内一頭跪了一排,一頭又趕忙地扶,不知出了甚事。包拯見陸采莼前來,忙招呼她道:“怎不見白五俠與陸姑娘同來?”
陸采莼行禮罷,問道:“敢問包大人,這聖旨裡可點名道姓了?”
包拯道:“不過是統言北俠與陷空島諸位義士罷了,卻不曾明确提及各位名諱,想是那舉薦之人也不清楚衆義士狀況。”
陸采莼長舒一口氣,道:“還好如此,否則真有些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