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桃又給這幾位衙差一人送了一串豆結,幾位衙差面善,笑着拱手道了謝。
今兒賣的也快,這一來家裡雞蛋也沒剩多少了,往後每日要賣這樣下去肯定是不夠的。她準備今兒去找餘娘子說一聲,下回送雞蛋時能不能多送些,還有雞鴨,鹵雞鹵鴨也來了不少人問。她現在攤子上爐子趁手,這雞蛋賣完了便繼續鹵上,一上午能添兩回,直到所有鹵味都賣光了這才停住,因此這雞蛋耗的快。
家裡柴禾也沒了,在城裡生活,柴米油鹽都要銀錢,上回柴禾還是買回來由常平安幫着劈了,燒竈台倒罷,燒爐子的話需得用劈成小塊的柴禾。
挑着筐先回家,将東西放下這才去東市買柴禾,柴禾也十分有講究,不同的柴禾燒出來的飯菜味道也有細微差别,不過尋常人也吃不大出來就是。
阿桃買了兩擔子,一擔松木的用來做鹵味,松木幹透以後煙小,另一擔就是普通的柴禾,留作自己尋常吃飯燒的。
明兒要用的雞蛋鹵完,家中大概隻剩下三四斤了,這肯定是不夠的。待賣柴禾的老伯将兩擔子柴送回去,阿桃又去南市找餘娘子。
餘娘子面前筐裡沒剩多少雞蛋了,見阿桃來,立即起身。
先前說定是隔兩日送五斤,阿桃叫隔兩日送八斤來,往後有變動再說,另就是雞鴨請餘娘子幫着尋摸些價兒合适的,這幾條街她打聽一遍價都太高,若是買回去鹵了價又貴,人家還是更願意吃豬肉。
餘娘子應了,“娘子放心,我回去想法子去。”
有阿桃說的隔兩日送一回雞蛋,她都是先将阿桃的挑出來,餘下的才拿到街市賣,現下阿桃說要多送些,那她也能少在街上蹲一會了。
一邊的貓兒已經不怕阿桃了,稚聲稚氣跟她說,“我阿娘養了好多小雞呢,我每日要回去給他們喂食!”
阿桃摸摸貓兒的頭,逗她,“回頭雞長大了生蛋送給我好不好。”
貓兒圓眼轉了一圈,“那我就挑一個最大的雞蛋送給桃姨!”
餘娘子同阿桃相視一笑,一日的疲憊似乎也被童言稚語驅散許多。
晚上睡得早,第二天起的也比往常都要早。
出門自然也提前了一些,挑着筐到街上的時候雖過了宵禁的時辰,但還沒開市,又等了一會兒有街道司的人來敲鑼,鑼聲方停,一群攤販便蜂蛹進去。
阿桃今兒總覺得似乎有人絆着她,前幾日來雖人也多,可不像今日走個路都束手束腳,前面幾人一直擠着她不說,還有人伸腳想攔她,肩上挑的籃子都險些摔了。
這兩天擺攤的位置着實不算好,不過因味道太香,還是能吸引人往裡頭走,連這條路二面攤販生意都好了不少。
今兒好容易擠進去,卻發現位置已叫人占了,本就是流動攤位,阿桃除了歎氣也沒别的法子。倒是賣面條的大爺這兩天因阿桃多賣出幾十碗面條,生怕她尋别的地方去,于是将自己的攤子攏了攏,讓了小半個攤子給她。
另一邊賣油條的也是得了阿桃的巧,這兩日也有不少人買她的油條卷了鹵味來吃,見狀也往裡頭挪了挪,這就給阿桃勉強擠出來一個位置。
在阿桃先時攤位的那人攤子也支起來了,是一對賣茶葉蛋的夫婦。男人臉上一臉麻子,面上幾分兇相,女人一雙三角眼,吊着眉毛時不時打量一眼阿桃。
這夫婦二人此前沒在街上見過,阿桃留了個心眼,記下二人長相,賣鹵味時也留意那邊動靜,等街道司來收攤費這二人也客客氣氣給了,梁文聽他們說話不像本地口音,還多問了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