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周朝終于亡了,一個被諸侯鉗制的周天子能有多尊貴。”
他又對身邊的飛廉道:“你的子孫還不錯,替孤出了一口惡氣。”
周武王與姜太公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從西周滅亡開始,他們就不抱希望了。
“我大周能延續八百年,全賴太公輔佐!”周武王開啟了商業互吹模式。
姜太公:“多謝王上信任,老臣定當為我大周籌謀,破了這八百年的天命。”
後世的朝代表示羨慕,眼淚從嘴角流了下來。
我們也想要一個開周八百年的姜太公!
【被坑的最慘的要數楚懷王,秦昭襄王八年,昭襄王邀楚懷王在武關結盟。】
【屈原堅定地認為秦國有虎狼之心,楚國必須聯合齊國以自保,但朝中多的是被秦國打怕的公卿,不斷勸谏楚懷王與秦聯盟,讨好秦國。因政見不合,屈原被流放漢北,在此期間,他寫下了《離騷》、《九章》等多篇傳世名作。】
李白:“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蘇轼:“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秦昭襄王八年,屈原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力勸懷王不要赴會,他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楚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前去。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劫持到鹹陽,昭襄王強迫楚懷王割巫郡、黔中郡的地給秦國。楚懷王拒絕,被囚禁緻死。】
流氓啊!
嬴驷用驚奇的目光看着嬴稷,其他人看嬴稷的目光也有些奇奇怪怪,嬴稷尚且年幼,故而不明所以。
嬴驷心想,這可真是自己的好兒子啊,比他還不要臉。
不,孤還是要臉的,稷兒一定是遺傳了芈八子的蠻不講理胡攪蠻纏。
不過,大争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為了秦國,臉面算什麼!
已成為昭襄王的赢稷得意一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漢高祖劉邦更是擊節叫好,“大丈夫當如是!”
他過去沒有時間仔細研究秦朝的曆史,這也是第一次了解秦昭襄王的事迹,感慨自己終于找到知己了。
呂雉默默吐槽,“兩個老流氓……”
【秦昭襄王十一年,楚懷王在秦國去世,秦楚絕交,楚頃襄王即位,那個膽小怕秦的公子子蘭成為了令尹,掌握楚國軍政大權。他與上官大夫聯合誣陷屈原,屈原被放逐江南,開始了永無止盡的流放之路。】
屈原:原來三闾大夫并不是低谷,流放漢北也不是結局,還有更悲慘的餘生等着我。
評論區
“子蘭勸楚懷王入秦被囚禁緻死,他怎麼還能當令尹,楚國沒人了嗎,合理懷疑此人收了秦國的好處。”
“有沒有可能除了屈原等個别人,其他人都是贊成與秦國結盟的。”
“有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楚懷王盯着公子子蘭,“寡人也想知道,你還是不是我大楚的公子,秦國給了你多少好處,讓你那麼為他賣命!”
公子子蘭匍匐在地,痛哭流涕,“父王,兒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楚國啊,秦王想要的東西,不擇手段都要得到,若是父王不答應和談,秦軍必定頃刻而至,到時候,我大楚宗廟社稷一朝傾覆,兒臣又能得什麼好。再者說……兒臣如何能知秦的虎狼之心,誰知秦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挾持父王,如此無信無義之輩,當真是虎狼之君!”
楚懷王耳根子軟,見自家幼子如此痛苦懊悔,當即便原諒了他,反正事情還沒發生,自己定能躲過這一劫。
他決定強硬一回,等屈原從齊國回來便官複原職,隻有屈原才是一心為自己着想。隻是不知,在三人成虎,衆口铄金之下,他的強硬又能堅持多久。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當時被稱為四貴的穰侯魏冉、華陽君芈戎、泾陽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以公謀私,富可敵國,秦王室的财富還不及四貴。昭王聽從魏人範雎的建議,收回宣太後的幹政權,驅逐四貴,拜範雎為相,采用範雎所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統一戰争的勝利基礎。】
天幕提到的四人立刻下跪謝罪,雖然他們還沒有做這些事,但王上斷案又不需要證據。
宣太後芈八子皺了皺眉,我可是一心為了秦國,為此不惜得罪母國,結果自家兒子居然還提防自己。
評論區
“宣太後太有個性了,好喜歡她!”
“宣太後是史上第一個太後。”
“她徹底滅亡義渠,使秦國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一心向東。”
“雖然手段不太光彩,但不妨礙我們喜歡她。”
宣太後看到評論區的文字,終于釋然一笑,雖然自己的兒子不理解自己,但千百年後,她卻得了無數人稱贊,很值得。
【“遠交近攻”策略即先把戰争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魏三家,對較遠的齊楚置之不顧,結盟交好。範雎認為,隻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領地,這也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間所實行的國策。】
【蘇洵《六國論》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寝。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便是秦昭襄王蠶食六國的真實寫照。可惜當時的六國并沒有意識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或者說他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但卻隻能匍匐在大魔王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六國國君:天幕說什麼大實話,是我們不想反抗嗎,這不是有心無力嗎。
蘇洵立刻跟兩個兒子顯擺,“為父的文章被天幕認可了,你們也要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