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
“俺答汗多次犯邊不過是為了與明朝做生意罷了,可惜嘉靖不答應。(狗頭)”
“北京被包圍的罪魁禍首是嚴嵩。”
“沒錯,當時大同總兵仇鸾賄賂俺答,請求不要攻打大同,俺答于是從古北口進攻北京。然後,嘉靖拜仇鸾為大将軍,節制諸路兵馬。”
“嘉靖可真是個大聰明。”
朱元璋朱棣看的眼中冒火,很想抓住某人好好揍一頓。
朱棣看着胖墩墩的太子和年紀尚幼的長孫,權衡片刻,擡腳踹了太子一腳。朱高熾順勢跪倒在地,自己子孫做的孽,隻能讓老爹拿自己出出氣了。
朱高煦幸災樂禍咧嘴大笑,被正在氣頭上的老爹看到,又是一腳踹了下去,陪太子跪在地上。
朱棣越發覺得這個二兒子有點傻,大明有亡國之危,你居然幸災樂禍!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好太子卻下不去手,朱标識趣地跪倒在地,給老爹順氣。
後面的皇子們看到擋在前面的大哥跪下了,老爹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當即決定追随大哥的腳步,一個接一個地跪下了。
評論區的暴擊還在繼續。
“嚴嵩說塞上打仗,敗了可以掩飾,京郊打仗,敗了不可掩飾,俺答不過是掠食賊,飽了自然便去。諸将皆堅壁不戰,不發一矢。于是俺答帥兵在城外自由焚掠,騷擾八日,飽掠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才從古北口退去。”
“這騷操作頗有大慫的風範啊。”
“曆史總是在循環。”
“人類能從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未在曆史中得到教訓。”
“不過是大刀沒砍到他們自己頭上,不知道疼罷了。”
“……”
嘉靖皇帝自然也看到了天幕上的這些話,當時俺答扣關時,嚴嵩的提議他是默認的,反正俺答也打不進北京城,他在城外做什麼都無傷大雅。
隻是這件事被天幕揭露了内幕,所有人都知道了嚴嵩的賣國之舉,他要不要小懲大誡一番呢?
罷了,他忙着煉丹,朝政還得靠嚴嵩管着,嚴嵩做事還是很得自己心意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還不知道嘉靖是他的堂弟,但俺答扣關卻是一個好借口。
漠北蠻夷畏威而不懷德,隻有将他們打怕了,他們才會與大明“和平共處”。
待朕好生謀劃一番,定能親征漠北,重現太祖太宗時的輝煌。
【張居正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防松弛和民窮财竭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央集權,充實了政府财政,國庫積銀達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夠支用十年。提高了國防力量,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在他執政期間,“百官惕息”,“不敢飾非”,朝廷号令,“雖萬裡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
【但是,改革卻觸動了大地主階級和豪門貴族的根本利益。萬曆十年,張居正積勞成疾,病逝後,除一條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到廢除,改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朱元璋:“孽障,已經有成效的改革為什麼要廢除呢!”
朱标:“那時候,大明建國都兩百多年,大概是守舊勢力太強大了吧。”朱标想為後代解釋一二,也讓朱元璋不要那麼生氣。
朱元璋瞥了太子一眼:“解決不了這些麻煩就是皇帝的無能。”
朱标……
老爹你說得對,不知道多少代以後的子孫,哪有老爹重要。
評論區:
“改革的失敗很大責任在萬曆皇帝身上。”
“畢竟,張居正以首輔之身改革,他越成功便越顯示出萬曆皇帝的無用。”
“萬曆後期幾十年不上朝,是不是被張居正壓狠了幹脆破罐破摔。”
“不要被明末清初的文人們誤導,萬曆三大征就是在萬曆皇帝的指揮下完成的。”
張居正痛心疾首,熟讀曆史的他,對自己的身後事早有預料。但他甯做商鞅也不願做王安石。
隻要自己的改革措施能夠堅持下去,大明能夠國祚綿延,便是以身殉國,千百年後,自己依舊會被青史銘記。
他這個學生怎麼就沒有堅持下去呢,還是得趁着有時間多管管皇帝啊!
【當初大罵張居正是禽獸被廷杖緻殘的鄒元标竟然拖着一條拐腿,為張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試圖召回失去的新政,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古老的帝國大廈終于被曆史的巨浪沖擊得分崩離析了。】
正在被廷杖的鄒元标:……
張居正:……
行刑的衙役,這……還要打嗎?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張居正改革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革新之後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他起衰振隳、力挽狂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内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長了明王朝的國祚;一舉扭轉了“神運鬼輸,亦難為謀”的财政危機,為萬曆年間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評論區
“王安石失敗就失敗在他将自己的政策看的太完美了,認為自己的改革一定能成功,而張居正卻将自己看得很低,他隻想盡力從各方面改變一些積弊,所以才能成功。”
王安石也在專注地看着天幕,将他認為有用的東西都記錄下來,這個幾百年後的同行者的一些做法還是值得自己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