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慕的陽光透過高大的玻璃窗灑進畫室,照亮了林瑞清面前那幅未完成的作品。第28天的療愈開始了,空氣裡彌漫着希望與期待。
顧景明把一張放大鏡遞給沈寒,“今天我們嘗試觀察細節,就像觀察自己的情緒,慢慢地、仔細地。”
林瑞清拿起畫筆,開始在畫布上描繪一朵紫羅蘭的花瓣,顧景明引導着:“花瓣的顔色怎麼變化?每一筆代表什麼感覺?”
林瑞清皺眉思索,“花瓣邊緣是淡紫,是…安靜的感覺。中間深紫,是難過。”
顧景明點頭,“你用色彩捕捉情緒,很細膩。”
午餐後,顧景明與林瑞清做起了“情緒詞彙接龍”遊戲。顧景明說出一個詞:“害怕”,林瑞清接:“孤獨”。
顧景明又說:“溫暖”,林瑞清回答:“安全”。
他們這樣一來一往,語言成了橋梁,連接起林瑞清的内心世界。
顧景明問:“你能說說什麼時候感覺孤獨嗎?”林瑞清沉默良久,“小時候..火災發生的時候。”顧景明輕輕握手,“那現在呢?”
林瑞清低頭,“現在我有你。”
林瑞清在畫布上加入更多細節,描繪了小時候家中的一角——窗邊放着的畫闆和一隻小貓的影子。那是他童年唯一的溫暖記憶。
他用柔和的橙黃色窗外的陽光着色,明亮而溫暖。
傍晚,林瑞清開始主動說出一些長句,“我害怕火,因為火毀掉了一切,但我想…我應該學會相信光。”
顧景明微笑,“你的勇氣讓我很感動。火雖然可怕,但光代表希望,就像你現在的心。”
顧景明和林瑞清坐在一起看夕陽,光影映照在兩人的臉上,溫暖而柔和。
林瑞清突然開口,“我想告訴你,我喜歡和你一起畫畫,說話…”
顧景明握緊他的手,“我也喜歡我們的每一天,未來會更好。”
這一天,林瑞清不再隻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情感的流動,心靈逐漸醒來。
筵慕的春光透過飄窗灑進畫室,映照在整齊排列的顔料瓶和畫筆上。第29天,顧景明和林瑞清的療愈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情感的積澱和信任的深化。
林瑞清一進門,顧景明便遞給他一張新的畫布。“今天,我們來畫‘家’。”他說。
林瑞清坐下,靜靜地看着空白的畫布,仿佛在腦海中尋找那個屬于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