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山初夏的季節裡彌漫着清爽的青草味與果香味,汲秋荔桑和度宜打鬧完,便被太後和田嬷嬷下令回去洗澡換上新的衣服,準備下山迎接遠客。
汲秋換好了一套淺青色直袖長衫襦裙,配上了丹詠在解縣回程送給自己的鵝黃色的牡丹絹花,荔桑則穿着嫩黃長衫配着水杏色的襦裙,頭戴淺粉色的芍藥和汲秋手挽着手準備一路從飛泉宮走到山腳下的小石潭門迎接今晚飨宴和賞賜宴的賓客。太後不放心她們二人接待賓客,又讓度宜換了一套水藍色的直袖常服跟了過去。
臨近旁晚,三人乘着爽快的夏風沿着浮山道一路向山下走去。
小石潭門位于進出浮山的主幹道上,說是門,其實隻架在路口用了一塊一米多高的太湖石刻了字。
小石潭門因主幹道旁有一汪清澈見底的小石潭而得名,由小石潭門進入浮山,沿着盤山的浮山道可以欣賞四時之景,不同但各有趣味,最為出名的是柳莺牡丹、山泠飛泉、紅葉染林和冬雪江釣之景,也對應四季最美的景色。
太後與其他貴族出入隆福寺和三清道觀的車馬都用這條道。汲秋和荔桑還是第一次走在浮山道上,荔桑好奇地對度宜問東問西,度宜笑着回到她的問題。汲秋則淡淡地看着浮山道兩邊年輪過了百年的樹木,又聽見不遠處又飛瀑落下濺入潭水之中的聲音,和自己平常用的出入後山的道路不同,覺得十分惬意。
“大公子,今晚是飨宴和賞賜宴,飨宴就是能吃好吃的,那麼賞賜宴是什麼呀?”荔桑不知道從哪棵樹上順下來的果子,一邊吃一邊問到。
“賞賜宴,顧名思義就是嘉賞與恩賜,太後娘娘每年都會按例賞賜一些東西給來的客人。若是族中今年有高中恩科的,便會賞賜給他以作嘉獎。上次的物件并不全是金銀,有些曆年的名家收藏也會被賞賜給族中優異之士或者來賞賜宴的皇親貴戚們。明年估計就該論到兩位姑娘替田嬷嬷去打理賞賜單子了”度宜搶了一顆果子說道。
三人晃晃悠悠地借着黃昏最後一線夕陽光走到了小石潭門。
門口已經站了幾十來名内宮宮女,拿着高杆正在點亮沿路用進貢細膩如緞的高麗紙糊的燈籠,燈籠每隔一米就有一盞,彎彎繞繞的盤山道慢慢被點亮了起來,彷佛一條細長的遊龍從小石潭門上盤踞而上直到飛泉宮中。
荔桑被正在盯着宮女上燈的高嬷嬷叫去幫忙負責在進門後引路,隻留汲秋和度宜站定在小石潭門前。
汲秋遠遠地就見到一輛裝飾華麗地馬車正在從遠處趕來,不禁問度宜等人到了該怎麼辦,度宜雙手交疊儀态端莊面帶笑容小聲說道:“姑娘别慌,到時我會一一行禮,姑娘跟着叫,既是太後派來的,沒有人會為難姑娘你的。”汲秋點點頭。
“喏,陽城公主來了。”
陽城公主!汲秋已經不知道在蔡吾的事情聽到過多少次這個名字。
陽城公主,是當今聖上的親妹妹,與聖上的關系極好,在皇帝登基之時被封為長公主。作為太後唯一的女兒,太後十分疼愛陽城公主,在陽城嫁于燕王孫之後,聖上破例允許陽城在帝京建府不到燕地居住,還享有遠超一般公主規格的湯沐邑封地。
汲秋正想着這位長公主是何模樣,便聽見一位聲音溫柔可親的女子說道:“度宜侄兒,許久不見竟有些認不出。”
“長公主好”二人齊齊回禮道。
“剛在阿爺府中忙了些許日子,未曾到陽城姑姑府中行禮,還請姑姑恕罪。”度宜用手肘戳了戳汲秋。汲秋見馬車簾被一雙白皙點着紅指甲戴着藍寶石雙戒的夫人掀開,露出一副富貴可人的姣好面容。
“你在解縣的事情我都聽說了,蔡吾樂壞了,今夜還有個大禮等着你。”度宜給陽城拜禮。
陽城又看了看汲秋,收斂起對着度宜笑着的面容看着汲秋說道:“母親選你個小東西接替田嬷嬷的掌侍位置,照顧不好母親可仔細你的皮。”
汲秋聽陽城公主的話語中并不喜歡自己,便小聲行禮不敢擡頭。幸好那馬車為了給後面的車讓路,沒有久停便立馬上山了。汲秋讪讪地覺得委屈,遠遠送走了陽城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