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凍原的蒼茫暮色透過舷窗,在姜允書手背上投下冷冽的光斑。私人飛機的恒溫系統維持着 24℃,她卻下意識裹緊了羊絨大衣 —— 并非因為物理溫度,而是加密郵件裡的照片正釋放着刺骨寒意。金秀賢的壓縮包圖标像顆未爆彈,點開後是北海道溫泉氤氲的水汽中,姜哲宇與李秀滿交疊的肩膀,兩人指尖夾着的 NCT 企劃案扉頁,"中國分隊" 四個字在閃光燈下泛着刺目的白。
“NCT中國分隊下月出道,主推上海籍成員。”報告結尾寫道,“CJ娛樂中止了與我們的打歌節目合作。”
飛機降落在洛杉矶的同時,樸智恩從首爾發來警報:“KBS突然退出了《星你》聯合制作。”更棘手的是BTS在《科爾伯特秀》的後台沖突——節目導演堅持要七人表演“更K-pop”的刀群舞,金南俊當場拒絕:“我們是音樂人,不是馬戲團!”
金南俊的聲線透過耳機傳來,帶着被冒犯的怒意:"我們的編舞是藝術表達,不是為了迎合刻闆印象的流水線産品。" 導演的反駁則充滿傲慢:"在 NBC 的舞台上,觀衆要看的是 ' 典型 K-pop',懂嗎?刀群舞,高難度動作,像機器人一樣整齊 —— 那才是你們的賣點。"
飛機輪胎與跑道摩擦出刺耳聲響。姜允書摘下耳機,将格萊美邀請函對折塞進西裝内袋。她知道這場沖突的價值遠超過舞台本身 —— 當 BTS 拒絕 "被定義" 的 K-pop 标簽時,星艦正在争奪的,是整個亞洲流行文化的叙事權。
淩晨兩點的 CBS 演播廳像個巨大的鋼鐵迷宮。姜允書踩着高跟鞋穿過燈光桁架,大衣下擺掃過堆放道具的推車,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導播室裡彌漫着咖啡與雪茄混合的味道,白發導播正對着通話器怒吼:"告訴那群韓國小子,再不彩排就滾出我的演播廳!"
"導播先生。" 姜允書将格萊美邀請函拍在控制台,金屬邊框磕在按鈕上發出脆響,"明年格萊美論壇的主題是 ' 音樂多樣性與文化尊重 ',評委會主席特别囑咐我,要向您請教關于 ' 歧視性舞台設計 ' 的專業意見。" 她身後,環球音樂的法務總監推了推眼鏡,筆記本電腦屏幕上閃爍着《美國公平就業法案》的相關條款。
導播的雪茄掉在地毯上,燙出焦黑的印記。他盯着邀請函上的格萊美徽章,又看看法務總監身後隐約可見的環球 logo,喉結滾動着:"姜理事,我們隻是......"
"隻是對 K-pop 的理解還停留在 2005 年?" 姜允書打斷他,走到導播台旁調出 BTS 的彩排錄像,"看看金南俊的即興鋼琴伴奏,看看金泰亨那段未寫進歌詞的英文詩 —— 這才是現在的 K-pop,是能讓推特趨勢在 17 分鐘内登頂的 Real Artists。" 她的指尖劃過屏幕上飛速滾動的 #RealArtists 詞條,"您是想成為推動文化交流的先鋒,還是被寫進教科書裡的反面案例?"
直播推遲的一小時裡,姜允書站在舞台側翼,看着 BTS 成員們在鋼琴前低聲讨論。田柾國試彈了幾個和弦,金碩珍拿出手機播放黎族民謠采樣,闵玧其則在譜架上快速記錄旋律。當《春日》的鋼琴前奏響起時,她注意到金泰亨望向觀衆席的眼神 —— 那不是偶像對粉絲的表演,而是藝術家對世界的傾訴。
演出結束後,導播主動遞來的不再是彩排時間表,而是加演場次的合作意向書。
回國航班上,宋助理捧着加密平闆站在艙門處,猶豫着是否上前。姜允書正在簽署三道指令,鋼筆在羊皮紙信箋上留下力透紙背的字迹:
回國航班上,姜允書簽發了三道指令:
向文化體育觀光部提交《文化産業不正當競争》申訴
啟動SEVENTEEN日本出道計劃,曲目加入三味線元素
将BLACKPINK封閉訓練基地遷至海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