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樹林望不到頭,周盼也不敢往太深了走。而她要找的,是一塊腐木,一塊長着香菇的粗大腐木。
冠山下雨的那天,周盼周湯并非隻發現了魚,還發現了藏匿在此地的香菇。
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
這塊木頭早已經腐壞,橫在樹林裡。
而因人迹罕至少有人來,又靠近池塘,給了菇類适宜的生長條件。而隻要空氣裡有菌菇袍子飛散,這木頭上就能長出菇來。
隻不過,沒有人工幹預,這裡菇的長勢并不算太好,所以上次周盼并沒有摘菇回去。
其實在隋唐時期,早就已經開始了對食用香菇進行人工栽培活動。
其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種下菌子之後,取上一些腐壞的木頭及葉子,一起埋島地理,三天兩頭往上面撒些水保持濕潤,兩三天後,就會有菌子長出來。
而另一種方法,所花費的時間則較長。
具體步驟是在一小塊田裡澆上爛糞,取一根長約六七尺的腐木,将其截斷錘碎之後,跟種菜一樣,把它均勻地灑進田裡,用土蓋好。
當有小菌子長出來後,用木杷把它推到地裡,等第二茬長出來後,再用木杷把其推掉。
等第三茬長出較大的菇後,再收掉。
而周盼這次來,可不是為了種菇。
她除了看看之前發現的香菇長得如何,采上一些回去,還為了試驗一下,那個給菇增産的方法。
上次來之時,這香菇長的稀疏且小,周盼便用拍菇的方法,看看其能不能長大。
而周盼一一查看一番後,心裡還是十分不确定。雖她隻拍了一次,但看着這些菇,她心裡總感覺,這些菇好像長多了些。
但這次為了保險起見,她專程帶了一把斧子來。
她今天要使的,可不是拍菇那種小打小鬧技法。
而是古代菇神吳三公發明的香菇砍花法和驚蕈法!
顧名思義,就是撈上斧子,狠劈木頭,用狠勁把香菇受驚吓醒,以達到增産之效。
雖聽上去如同兒戲,但在當時,這個技法可是嚴格保密不得對外傳授的獨門秘技。
而砍花法,也不僅僅是砍幾個豁口然後等香菇長出來那麼簡單。
砍出豁口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還得在豁口上接入一小塊香菇,或者把香菇搗爛接種到豁口初才算完成。
不管有沒有用,也不管現在是不是合适的接菇時間,腦裡想起這個技法,周盼總想來試試。
選定一塊地方,周盼準備好後,雙腳分開站立,雙手舉起斧頭,不時地揮舞一番于木上一頓狂劈,她已經揮汗如雨。
而在她學着砍桂吳剛的健美身姿,喘着粗氣辛勞揮斧後,不一會兒,那腐木上已經有了不少大小不一的豁口。
可她把香菇怼上去,菇便掉了下來。
她也發覺這理論和實操有些出入,這菇沒有粘性,香菇再小,手一松也會掉下來。
想了想,她便又拿斧子,砸爛一些香菇,而後抹在豁口上。
幹完這些,她再摘了些順眼的香菇,而後走出樹林裡。
她其實已經對要做的新吃食有了初步想法,這菇便是關鍵一環。
書生們挑刺所說的單調,可能是因為豆渣卷餅大體都是以黃豆為原料做出來的,撒的是黃豆粉,夾心也是用面粉和豆渣和了些許豆漿水才搞出來的酪狀質地。
所以吃上去豆的清香味十足,且異常有存在感。
而新吃食的方向,周盼打算搞一個飯包和豆腐皮卷的結合體。
每日吃食,一份她隻賣十五文。
而又要避免所謂的單調,菜的種類勢必要多上一些。
現在已是夏季,菜蔬類都會便宜上一些。
可周盼要做的是好多人的分量,用量絕不會少。
所以今日這新吃食,成本控制就是一個大難題。
白菜于夏季成熟,她可以用卷起來的白菜葉子做飯包,而飯包卷起來,勢必會有一個散開的風險。少了吃不飽,多了卷不住,而那些飯包商家會拿保鮮膜防漏。
她手裡沒這種東西。
周盼搖了搖頭,不能再細想了,怎麼想都是問題,還是等回了家邊做邊調整來得實在!
—————————
出了樹林,回到半腰處。
周盼往食車旁一看,今日的生意倒是超過她的預想。
此時,周湯的食車邊卻圍了一圈人,都是一群個頭不大的娃娃。
周盼不免好奇的走過去。
而見周盼回來,不等她走到食車邊,周湯趕緊把她拉到一邊,立即低聲詢問道:
“阿姊,開蒙是什麼!”
“開蒙?”周盼重複了一遍。
這跟上學可是一個等級的雷!
但随後她想了想,張嘴道:
“就是指小孩子要開始進到私塾裡學習識字了,怎麼,他們都要開蒙······”
“哦~”周湯若有所思,托着聲調打斷,又神叨叨地問道:
“那一個人可以開兩次蒙嗎?”
???
這是什麼騷操作?當然不可以!
周盼還沒回答,周湯緊接着拿手指給她看:
“那個,就那個小胖子,他說昨天他已經過開過一回蒙,今天要開第二回!”
她聽過人可以愛第二回,這開蒙開第二回,周盼實是頭一回聽。
随好奇心被勾起,她便扭過頭,趕緊把香菇放回食車,打算好好聽那小胖子到底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