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市以前的冬天,到了下雪的時候,也會滿眼都是雪花的白色,但街角的店鋪,開闊的公園,也多得是各色招牌、人聲鼎沸。
煙火氣和大人的絮叨聲、小孩叽叽喳喳的稚言混在一起,雖然難免會顯得吵鬧 ,但某種程度上也會讓人覺得熱鬧和放松。
如今外面是不再吵鬧了,卻也安靜得過頭了。
靳時雨站在窗戶後,透過撩起的窗簾看着外面的場景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幾分鐘後,才松了手,重新坐回床尾,然後拉過被子搭在自己身上。
最近外面的情況并沒有得到多少改善,因為溫度一直沒有上升,雪還是時不時在下,加工制造業确實已經恢複了過來,但第一産業因為天氣的緣故損失巨大,第三産業更是幾近停擺。
所以有太多的人失業在家,收入沒有進項,卻又因為物價的上漲,不得不花費比以前更多的錢去買更少的物資,時間一長,大家的情緒和心态也繃不住了。
内心不安穩,就總是要找事去做,所以有從人手裡搶東西的劫道者,也有從緊閉的房門、店鋪中闖了進去把東西洗劫一空的情況,尤其是一些小超市,更是被人搶劫的重點。
比如金華小區外面的街道兩邊都是店面,無非是衣食住行,在臨近小區大門的位置就有一個小賣部,之前情況還沒有這麼嚴重的時候,小賣部還是開着的,當時靳時雨雖然沒有進去過,但來往的時候也難免注意過,和其他店鋪的大小相比,它确實不大,但實際上,裡面的那些東西如果用于個人,或者是不大的團夥,在短時間裡是絕對足夠的。
所以它被搶得什麼也不剩了。
除了這些賣吃食的,服裝店也是受“災”嚴重,畢竟大家也都在擔心溫度還會繼續降低,對于能保暖的東西總是不嫌少的。
不過和劫道的人又不一樣,因為外出購物的人是白天出門,所以劫道的人也隻大多是白天出門,最晚也不會等到天黑,但這些入室搶劫的也會擔心白天搞事容易被巡邏隊發現,所以大多會在晚上行動。
靳時雨回憶起當時他們回來的時候,有人注意到有店鋪被搬空後隊伍裡的竊竊私語,心底愈發下沉。
她不是覺得這樣做是有多不對,就憑她那點餘額,如果沒空間,多少也免不了成為其中一員,她隻是擔心,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就算有巡邏隊,秩序遲早會越來越崩壞。
秩序越崩壞,也就越危險,越危險,秩序也會越崩壞。
這就是個不良循環。
而她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人身安全就會越來越得不到保證。
——如果社會秩序逐漸崩壞,那麼人在和平社會中能保持的守紀和道德也會一步步或主動,或被動的瓦解和消融。
為了生活,不,為了生存,人既能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也能跌破自己良心的下限。
靳時雨雖然還沒切實經曆過,但是她也沒少看相關的“材料”,無論是小說中的文字,還是影視中的畫面,都從不吝啬在這方面的描繪。
不過,靳時雨猜測,官方肯定也不會就這麼任由情況一步步惡化下去,統一管理大型商超和軍隊駐紮,也不過是第一步罷了。
///
事實證明靳時雨想的沒有錯,沒兩天,小區裡就響起了大喇叭的聲音,通知官方即将發放救濟糧,每個人憑借身份證就可以統一領取。
喇叭響了整整一天,除了挂在杆子上的,還有物業的人員分塊通知。
領取的地點就在小區裡,當天早上,很多人都是一大早就起來收拾好就前往之前廣播說裡的地方去早早排隊去了。
靳時雨倒沒有特意早起,起床的時候,靳時雨看了一眼時間,已經七八點了,但是外面的天還并沒有亮,收拾好自己,拿好出門必備的熱水壺和手電筒,鎖好房門後和江黎、劉允誠兩人一起出發了。
三個人一起走是提前就約好了的,這個時候人多聚在一起總是比一個人走要稍微不打眼一些。
下了樓,靳時雨三人往中心區走,一路上,也遇到不少的人,不管認不認識,大家基本都是自己幾個人走在一起,少有打招呼的情形。
金華小區占地大,有不少小公園,每個小公園都能輻射幾棟樓的休閑時間,這些小公園裡面也多是一些常見的公園鍛煉設施,要不就是一些綠化草坪,觀景湖,能遮陽避雨的長廊,還有一些桌凳能用來給人下棋玩樂。
但除了這些小公園,小區平面圖中間位置,有一個大的廣場,那裡不會有設施把廣場布置得滿滿的,卻很寬敞,要在金華小區裡找能容納多人的地方,那除了中心廣場不做他想。
還沒到中心廣場,靳時雨就看見人越來越多,等進到了廣場裡面,發現裡面的人更多,遠遠的,不僅如此,大家也都在廣場的一側排成了數列的隊伍,而且許是因為難得遇見這麼多人,又能馬上得到免費的救濟糧,大家的心情倒是好了起來,也能開口聊天了。
不過怎麼沒看見物資,也沒看見有人拿着救濟糧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