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拒絕好心慷慨的朱家駿後,顧明苒最後還是在給了錢後才帶着泡面才出了門,隻不過對靳時雨沒了剛開始的親熱。
但靳時雨才不在乎——作為剛認識的人來說她已經做得夠好了。
她都沒漲價!
看着群裡面還在刷屏表示可以高價買食物的人,靳時雨對比了昨天原價賣出,甚至沒算跑腿費的自己,忍不住自誇。
在群裡回複的并不多,但也有群友表示可以私聊,不過一小會,話題又歪到了外面的天氣。
底層不住人,但2層的住戶已經一天更甚一天的擔憂,尤其是看着水位也越來越高,家裡越來越潮。
除此之外,垃圾也很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除了他們自己産生的垃圾,還有其他樓層的人剛開始也是把垃圾放在了1、2層,但這個天氣哪裡有垃圾車來?
那些垃圾就堆在底層,底層到2層的樓梯口那片也是重災區。
它們大多堆積在一起,經過髒水的浸泡和時間的發酵,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劉英實在受不了了,她抱緊了懷中的孩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雨不知道什麼時候停,再呆下去家裡遲早要進水,等那時候再急匆匆給搜救隊打電話嗎?你以為你一打人家就能馬上過來嗎?”
“再不打,再不走,就等着家被淹了,去樓上過道裡跟人家的垃圾一起打地鋪啊?”劉英疼惜地用花露水抹在女兒身上的紅疙瘩上,再慢慢按摩。
他們已經很注意了,又是蚊香又是滅蚊器的,可樓層低,離“垃圾場”那麼近,還是有很多蚊蟲把孩子身上叮得到處都是包。
徐廣良無聲歎氣,思考片刻還是同意了妻子的意見。
他們這都這樣了,市中心那邊的情況隻會更糟糕,如果他們的樓層再高一些也不是不能繼續等,但是他們樓層太低了,再待下去也不過是晚個一兩天,最後的結果還是一樣的。
那不如早點過去,說不定還能找到一個好位置。
徐廣良打開了客廳茶幾上的筆記本電腦,上面有他為了以防萬一,根據官方發出的公告而保存下來的安置點名單。
安置點很多,分布也還算均勻。一是受災區域廣,需要足夠大和足夠多的空間才能住下那麼多人,才能保證那麼多人的生活,二也是因為地域原因,就近原則會省很多人力物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靠近受災中心的安置點一定會更擁擠,個人活動也會更受限。
徐廣良滑動鼠标,一個一個看下去,然後選擇出了距離小區最近的安置點。
江州大學。
其實早在決定要去安置點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地方。
無他,因為這個地方距離他們這裡很近——平時步行不過七八分鐘就能到。
雖然現在想帶着東西去到那肯定要比以前麻煩些許,但相比其他地方,已經好很多了。
下定了決心,徐廣良就照着名單後面的聯系電話打了過去。
“怎麼樣?”劉英見丈夫挂斷了電話,連忙問道。
“詳細情況沒說太多,但說确定要去的話,讓我們提前把東西收拾好,會安排人來接的。”徐廣良稍松一口氣,見妻子因為沒有聽到具體的時間而着急,趕緊握住她的雙手安撫道:“你剛剛不也說了,哪能一打電話就到啊?”
“讓小寶就在沙發上玩,我們一起先把東西收撿好。”徐廣良和劉英都是做好決定就能迅速行動的人,此話一出,劉英也不那麼着急知道具體的時間,反而開始迅速收拾起東西來。
“東西不要帶特别多,每個人多帶兩套換的衣服,還有一些喝水吃飯要帶的東西,毛巾、厚實的毯子也拿幾個……”
“吃的不用帶太多,安置點有大鍋飯,帶點占地小但是有營養的,水果帶上……”
“對對,濕巾紙多帶兩包,洗臉擦手都可以用……”
夫妻倆像是上了發條一樣行動了起來,不算安靜但是行為有序。
像他們這樣的住在低樓層的人有很多,有的不願離開選擇去找人借住,但更多的人還是決定先去安置點聽統一的安排。
所以在一系列的搜救隊劃着橡皮艇來到錦江小區的時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靳時雨也是其中之一。
透過她房間裡的小窗戶,她不僅可以看見橡皮艇,還能看見橡皮艇上的人影。
靳時雨原本以為這是又有人來投奔小區裡的人,可是當橡皮艇靠近後,她發現在橡皮艇裡人并不多,每個人都穿着橙色的救生服。
不是送人來的?
靳時雨往前距離玻璃湊得更近了,可雨水還是在不斷模糊她的視線,即便如此,靳時雨也沒有移開眼睛。
因為角度的關系,她看不見樓棟底下出入口的情況,但是可以看見橡皮艇們漸漸分散,但其中有一艘進入他們這個大門後消失在視野裡。
這一刻,靳時雨又感謝起那個把樓下大門沒關嚴實讓水漫進來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