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白日擱淺 > 第3章 離火夜

第3章 離火夜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準确地說,是每次寄現金彙款的人自稱叫展熹承。”

登記員驚魂甫定地指了指電腦屏幕裡的查詢信息。

展熹承俯身瞥了眼寄件地址,意外得眼熟。

洗湖路12号靜河劇院家屬樓6棟409。

“同城寄件?”

“對,通常如果說是老人不會用電子支付,類似情況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不算孤例,所以我們之前也沒當回事。”

“這麼多年寄現金交費都沒有斷過?”展熹承算了下時間。

“風雨無阻。”登記員斬釘截鐵。

稍作思忖,展熹承面露無奈地提了下嘴角,語含歉意道:“這件事能否麻煩您先不要告訴其他人,涉及到陳年舊案,萬一不慎傳出謠言引發社會輿論,我擔心會給您的工作還有殡儀館方面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仍舊一臉後怕的登記員被他陡然間流露的善解人意神态晃了下眼,絲毫沒意識到展熹承滴水不漏的話術,忙不疊點頭:“您放心,肯定不會。”

說罷登記員就把被火急火燎找幫手的同事喊走,展熹承慢慢斂起嘴角的弧度,拿出手機點開搜索引擎。

果然是這個地方。

靜河劇院廢棄多年,甚至因為當地工廠企業轉移,整片區域如今都人煙稀少,業内人士偶有提起都無不是追憶往昔的遺憾。

什麼人會用他的名義保存厲皎的骨灰?

地址又為什麼是這間廢棄劇院?

展熹承簡略在不同平台嘗試能否搜尋到城建規劃改造的新聞,然而相關信息少之又少寥寥無幾,譬如微博最新一條提到靜河劇院的内容甚至已經是半年前。

反倒是他的熱搜話題推送了一波又一波,龍争虎鬥群魔亂舞。

#展熹承疑似霸淩同學緻其自殺#

#南菱一中事件#

#展熹承小号#

#展熹承經紀公司否認校園暴力#

#展熹承新劇開機推遲#

……

照常理展熹承此刻有更多要緊事亟待處理。

但“厲皎”這個名字陡然出現,像琴弓貼着他胸骨緩慢拉響,細密顫動。

展熹承對網上熱火朝天的戰況熟視無睹,點開地圖軟件,快步走至停車場直接導航定位了靜河劇院,車程約莫五十分鐘。

抽空回複了一連串工作微信跟兩通電話,他正要關掉後台軟件,突然視線被實時蹦出來的一條微博内容吸引。

【觀世音響師發表于14:14

對熱搜這個展熹承完全不了解,知道這兩年很紅,長相确實挺正統帥哥的,但我震驚的是他竟然是南菱一中那屆的,誰還記得童年陰影月食鬼話的離火夜……當時看了好多分析帖真真假假,最恐怖的都市傳說沒有之一啊啊啊啊啊啊】

這條微博一下勾起了展熹承塵封的回憶。

空氣濕寒,郊區瀝青路面落了一襲銀白的細碎薄雪,展熹承将黑色路虎攬勝停靠在路邊,眉梢輕蹙。

“月食鬼話”作為曾經呼風喚雨的月食論壇中的靈異版塊,社會影響力不容小觑,展熹承雖不了解,但有所耳聞。

——至于這人口中所說的“離火夜”,南菱一中的學生肯定都不陌生,甚至放眼全國都算是排得上号的都市傳說。

九十年代末期,南菱一中的舊圖書館淩晨發生過一起火災,雖然消防隊及時趕到,但事故仍舊造成一名學生死亡。此次事件雖略有疑點,卻也很快被公衆淡忘。

直到十二年後,重新修繕的舊圖書館再度于冬日的雪夜灼灼複燃。

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日期。

同樣燒死了一個十七歲的學生。

然而更離奇的是,就在有人讨論兩起火災的相似處是否為巧合時,網絡上湧現出一大批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分明是三起火災,時間同樣是相隔十二年。

由于對火災事件相關秉持不同說法的并非零星個人,多方推波助瀾之下,話題逐漸白熱化,甚至牽扯出其他一系列重大社會事件的集體性記憶偏差。

以至于最終,月食論壇用戶總結出幾條不同的平行時空世界線走向。

“離火夜”至此在互聯網躍升為“曼德拉效應”的代名詞,後續因為各類引發熱議的虛構性創作,又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

引發熱議的“第三起火災”,正好是展熹承在校時期。

展熹承自然清楚這是無稽之談。不少人辟謠過,但争論依舊經久不斷。當年展熹承也因為好奇心搜索過相關信息,不過很快便抛諸腦後了。

思緒回籠,展熹承正準備退出界面,忽然有賬号評論了這條微博。

【用戶437958467249 評論于14:19

我也看過那個,記得是有人被餓鬼附身了。】

原博主幾乎是秒回。

【觀世音響師評論于14:20

可以說得清楚一點嗎!】

接下來良久都沒有新的評論。

這條鈎子留得恰如其分,成功引起了展熹承的注意力。

甚至沒由來地冒出一個念頭。

會不會……出現哪個耳熟的同學名字?

于是他指腹一頓,轉而收藏了這條微博。

抵達靜河劇院時天色尚早,潮霧籠罩棄置的清水混凝土風格建築,四周堪稱荒僻,展熹承隻零星在路口看見了些許仍在使用的老式員工樓房,人煙罕見。

形同虛設的保安室空空如也,但看陳設顯然仍舊有人值班。

展熹承先去了寄件地址的家屬樓6棟,單元樓門鎖緊閉,老式花窗玻璃積灰藏垢,409室顯然也不像是有活人在住。

沿着路面,無人修建的黑色枝幹橫出斜逸,在雪光中映照得仿佛鬼影斑駁顫動。展熹承順勢走進了雪山洞穴般的劇院内部,從寬長的玻璃模模糊糊地朝外看去,如同一幅死寂凝固的黑白畫。

演出廳頗為冷峻氣派,階梯地磚散落着不少新鮮垃圾,飲料瓶、零食袋,甚至還有被踩扁的膠卷包裝盒。展熹承猜測也許是廢墟探險愛好者,或者攝影師将此處當成了拍攝場地遺留的。

墨綠幕布垂落在舞台兩側,正中擺放着一架暗褐色的立式鋼琴,漆面的凹陷坑坑窪窪,經年廢棄的灰塵與苔藓散發出某種腥味,如同一具在海水中泡過的骸骨。

展熹承跨上舞台,再走近後,頓時怔住了。

琴譜架正中擺放着一台銀色的老式索尼卡帶收音機。

有電池,運轉正常,卡座放着一張透明殼體的磁帶,沒有任何标簽。

興許是郊區信号不好,除卻滋滋啦啦的電流噪音接收不到任何說人話的電台節目。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