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熵衡:
《神經量子耦合的不可逆性驗證》
核心發現:
接吻時兩人的腦波相幹度達到2.7×10^8 Hz。
遠超量子比特糾纏的理論上限。
備注:
建議将此類實驗列為常規科研項目,理性随時間指數衰減,感性在臨界時刻τ爆發狄拉克脈沖
公式被刻在實驗室門禁卡背面,隻有用電子顯微鏡能看到。
。
崔熵衡的筆記本上列着近期異常數據:
宓煦卿的咖啡杯擺放角度:連續17天偏離實驗室标準坐标軸15°(面向他的座位)
量子計算機訪問記錄:宓煦卿每周三淩晨3點準時登錄,查閱的全是崔熵衡已發表的神經科學論文。
生物實驗室監控:宓煦卿偷偷提取了他的咖啡杯DNA樣本(“用于量子生物糾纏實驗”,申報表上如此寫道)
“矛盾行為。”崔熵衡在數據分析頁腳寫道,“躲避軌迹呈現周期性逼近特征。”
他調出宓煦卿的腦波模型,紅色警告彈出:
【注意】觀測對象近期前額葉皮層活動與‘說謊’模式匹配度僅23%,更接近‘未表達的真實意圖’
崔熵衡的鋼筆尖戳破了紙張。
驗證方案:
1. 故意在宓煦卿面前掉落私人筆記本(内含對他量子理論的尖銳批評)
結果:宓煦卿連夜重寫了他三個核心公式,并附贈一瓶pH8.0的定制墨水
2. 假裝被女同事邀請共進晚餐
結果:實驗室的液氦輸送管“意外”凍結了那位同事的辦公椅
3. 終極測試:在宓煦卿的量子比特初始化程序裡植入自己的腦波特征
結果:系統輸出一顆用錯誤代碼組成的愛心
崔熵衡盯着屏幕,突然感到自己的交感神經興奮度突破監測上限——這是他的儀器第一次對自己報警。
當崔熵衡發現宓煦卿第9次“恰好”錯過聯合組會時,他做了一件完全不符合神經模型預測的事——
提前計算宓煦卿所有可能路徑(包括通風管道和消防通道),在粒子對撞機的檢修艙裡守株待兔。
宓煦卿爬進艙門時,迎面撞上崔熵衡的胸膛。
“根據你的行為模型。”崔熵衡的聲音比液氮還冷,“你此刻有87%概率會轉身逃跑。”
宓煦卿的指尖掐進掌心:“剩下的13%呢?”
崔熵衡亮出平闆,上面是宓煦卿過去三個月的心率變異分析:
“每次我進入你1.5米範圍内,你的心髒都會産生與‘愉悅’高度相關的混沌振蕩。”
宓煦卿的呼吸停滞了——這是崔熵衡第一次用生物數據而非數學公式質問他。
“所以?”宓煦卿強撐鎮定,“要給我寫篇《論宓煦卿的情感系統故障》嗎?”
崔熵衡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将他的掌心按在自己左胸。宓煦卿的指尖立刻感知到同樣紊亂的心跳節奏。
“不。”崔熵衡低頭逼近,“我要你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心跳頻譜在傅裡葉變換後完全一緻?”
檢修艙的紅色警報突然響起,但無人理會。
實驗室門禁記錄顯示:那晚檢修艙的門從内部反鎖了2小時17分——恰好是宓煦卿的量子比特退相幹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