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Science》刊登了崔熵衡的批判論文:《量子神秘主義與神經科學的不可通約性》,其中第三節直接指控宓煦卿“用數學修辭掩蓋實驗缺陷”。
宓煦卿的回應是一封全息郵件,在崔熵衡的辦公桌上投射出克萊因瓶結構的罵人話:
“你的批判就像經典比特——隻有0和1兩種貧瘠狀态。”
附:我剛剛用你的腦掃描數據訓練了GPT-7,它寫出的論文比你更有原創性。
崔熵衡的咖啡杯在掌心碎裂。他調出宓煦卿最新的arXiv預印本,發現對方竟用自己未發表的腦電數據作為量子糾纏證據。
“完美。”他舔掉虎口滲出的血,“現在我們有共同署名的理由了。”
2.4.被迫合作的奇異吸引子
北京國家量子實驗室的白色穹頂下,宓煦卿正用激光筆灼燒崔熵衡的論文。
“主任。”他頭也不擡,“如果非要我和這個神經決定論的恐怖分子合作,我申請使用防篡改數據鍊。”
崔熵衡站在門口,手裡拿着一份蓋紅頭文件:“晚了。”他展開紙張,“科技部剛立項‘意識量子化驗證’——你是PI,我是co-PI。”
宓煦卿的激光筆在文件上燒出一個洞,正好湮滅“合作”二字。
“知道嗎?”他輕聲說,“我算過我們相遇的概率。”
“多少?”
“比希格斯玻色子自發分裂成兩首十四行詩還低。”
崔熵衡突然抓住他手腕,将一枚神經元形狀的U盤塞進他掌心:“我的全部腦圖譜數據。”他冷笑,“夠你構建新的仇恨函數了?”
宓煦卿的脈搏在崔熵衡指尖下飙升到138次/分鐘——正好是量子退相幹開始的臨界頻率。
觀測日志//宓煦卿
日期:2024.04.05
記錄:
實驗對象:崔熵衡(被迫合作第1天)
反常現象:其U盤内藏自毀程序,但觸發條件是“檢測到愛意”。
假說:這是某種反向心理學操作。
行動:在實驗室飼養箱投放他的克隆腦類器官——
讓我們看看,沒有身體的腦子會夢見什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