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融卧在榻上小憩了片刻,客棧外人群的嘈雜聲不絕于耳。還未到吃藥的時候,他也任由蘇肆離開他去忙些日常瑣事,習慣了将銀兩交給他,自己這書童最多也就是貪嘴一些。他換上幹淨的青衫,下地伸手去擦書箱裡帶着的竹卷。
因着路途遙遠,李融也隻是帶了平日裡常看的幾卷竹簡,馬車木舟颠簸,拆開上面系繩擦幹一路而來的潮氣,白帕擦過幾處髒污,隐隐還能嗅到幾分竹片和墨水的清香,帶給他一如既往的安甯。
他按着卷數将竹簡重新排列好封在書箱内,聽過漏鐘的水滴聲,想來蘇肆也當到了該回來的時分。事先吩咐過店家重新上了壺熱茶涼在桌上,推開窗去瞧街邊的光景。往來的行人較之清晨隻多不少,水光倒映出幾家提前點好燈的鋪子,居高看遠,遠處山寺間紅色的楓出沒在四周常青的喬木之中,任由落日灑下金輝。
他想還是多有不同的,廬州那方地很少有人家會種紅楓,四時之景盡是常青樹。郁郁蔥蔥間有小溪繞城流過,但城内卻鮮少會設橋。靠東的姑蘇等地就更愛紅楓,入了秋的微風從山邊吹過,搖曳的绯色鋪陳在晚霞旁也不會顯出幾分突兀,反而勾出些許文思來,恰适曲水流觞,以文會友。
難得顯出幾分江南内斂的豪情來,又更多染上别離小意。雁陣掠到水暖之處,秋日内多見城中行馬,有時送别離鄉的遊子,兼有書信遲遲,行人停駐。人人有必經之事,隻是他還不明白那些無可奈何的事情,從官場傾軋而來的谪貶,從家中生意而來的盈虧,從半壺黃酒送别故友的再難相見。
李融隻是半掩上了窗,任風帶來橋下的水意吹拂進房中暈染上他印象中的江南,那些他确實親身走過的地方。他等到蘇肆端來今晚要喝的藥,專門比往常放涼的中藥嘗起來多了股酸澀味,難免嗆喉。
蘇肆也已經換上了新衣,看着比之前風塵仆仆的樣子更像是帶在身邊的書童了。李融放下藥碗,為蘇肆涼的茶倒是自己先用上了,偏涼的茶水沖淡了口中雜陳的藥苦,開口詢問過蘇肆,“下午可有找到合适的車夫?”
蘇肆點了點頭,邊倒着茶水邊抱怨道,“公子挑了好時候,這邊的價錢可比廬州那邊多出兩三倍來,連問了幾個才好不容易砍了一半價。”
李融依着他的話淺笑過,伸手正過發帶帶着蘇肆出門去。薄暮也已經快到了尾聲,長街上大半鋪子已經點燃了燈,周圍的小販比白日裡少了一些。他先專找過玉器鋪子,交給蘇肆去挑送給心上眷屬的姑娘。
李融在一旁隻安靜掃過陳列出來的玉簪璎珞,阿娘是不愛這些的,她更喜歡梨木等物什由匠人手雕出來的木簪梳篦。聽聞長安多能工巧匠,自己便不着急,待到幾月之後去往長安再為阿娘她們挑些首飾。
蘇肆也受下自家公子的打趣,認真挑着琳琅滿目的珠寶,主人家願意是一回事,他自己卻不能貪心太過。鄰街的姑娘明年就該過及笄,他有些無措,不知道對方會更喜歡什麼樣子。隻能不斷地去問店家,側耳聽那些進店的女子仔細挑選種類的交談。
李融願意等得久些,情愛之道雖不通曉也樂意看蘇肆心有所屬,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書童也已經長大成人,到了該成家立業的時候。遊學之後,自己也該按照阿父意思去考取功名,看到蘇肆在自己之前還是多有寬慰的,經年累月的勞碌也辛苦了他。
他看着蘇肆徘徊于兩三種簪子之間,鋪子裡的客人目光也流連過獨自一人的他,自顧走過去解了錦囊撥出合适的銀兩來跟店家要下這些玉簪,專門吩咐過要按照城内流行的樣式用木盒包好再送到蘇肆手裡。
“公子——”蘇肆放小了聲音拽住他的扇墜,“我可要不了這麼多,哪裡有讓公子破費的道理。”
李融将木盒依次疊好塞進蘇肆懷裡,“追求姑娘家多費些心思也是應當的,到時候要是求之不得就該怪當時吝啬了,”他帶着蘇肆出了店門,“再等下去耽誤了時辰,我可要唯你是問。”
蘇肆抱過店家包好的玉簪,還知道塞進棉布裡再包一層作以保險,像是真信了李融着急的說法,害怕自己耽誤了時辰也不再拉扯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