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法子能降低?”永昌急忙問。
“首先要保證百姓有地方住,有東西吃。”賈琈回道,“這些公主應該讓人做了。”
“先前雪太大了,多處受災,公主将士兵都派出去給百姓建房,又發了糧食。”華芝點點頭。
“那屋子應該沒事,我們這次沿路買了不少糧草,現在青黃不接,再讓城裡大戶捐贈些出來也夠了。”
“衣物的話,去年凍死了不少牛羊,晴雯帶着人收了許多羊毛上來,織成毛衣每家發了一件,雖少,但加上我逼着城内大戶捐出來的舊衣服,百姓也不至于凍死。”聽聞有糧食,永昌放下心。
轉眼又愁其他的:“隻是先前帶來的銀兩怕是撐不過再受一次災。”
“公主不必擔心。”寶钗寬慰道,“我們從京裡帶來的東西不少,沿路又收了許多特産,這裡來的商人越來越少,城内大戶肯定擋不住這誘惑。”
“以前我同公主提過的鍋爐也已經做出來。”賈琈也補充道,“這東西雖然費柴費煤,還要用到鐵,造價昂貴,但隻要好用,那些達官貴人是不會介意這個的。”
“霜城有一處官營煤礦,隻是有些小。”永昌聽了,驚喜道,“你先前不是說這東西很難做出來嗎?”
“這真不是我的功勞。”賈琈笑道,“我表姐邢岫煙對機關術頗有天賦,這鍋爐我研究了許久都沒什麼進展,她在趕路途中聽我描述了,自行改良了圖紙,前段時間我們滞留在一個小村落,她靠着我那些粗制濫造的材料組裝了一個小型的。”
永昌對人才很感興趣:“你表姐現在何處?”
“她今日央着我四妹妹帶她去城内鐵匠鋪買東西了。”
“那裡都是些尋常的東西。”永昌吩咐華芝道,“你将神機營旁邊的屋子收拾出來,再親自去問過邢姑娘需要什麼,讓人去備齊。”
華芝領命去了。
“這東西很有用處,冬日取暖的同時燒水,日後做出更好些的還能用來采礦。”賈琈又道:“除了賣給那些大戶,公主可在城内修建幾處浴所,供百姓四季洗漱用,百姓幹淨整潔了,也能少生些病。城内若有火災,也能就近用水。”
“城内百廢待興,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浴所内的管道不如換成陶管,造價低些。”寶钗思忖着補充道,“再收取少許費用,浴所内也擺些沐浴的東西賣,所得錢财用來雇傭城内生活艱難的老人家管理,不僅降低成本,也不用花大價錢管理。”
“還是寶姐姐思慮深遠。”賈琈拍馬屁道。
“這事可行。”永昌也誇贊寶钗幾句。
寶钗臉紅了紅,又建議:“除了這個,公主不妨設立個應急的部門,平日做防禦措施,再向百姓宣傳些防疫、自救的法子,發生災情後也能迅速組織起來救人。”
賈琈接話道:“最好不要經過衙門,隻為公主效命,這點也要宣傳出去,這樣日做事也能少些阻力。”
“确實,探丫頭雖進了衙門,但要做些什麼還得跟人鬥智鬥勇。”寶钗點點頭,又道:“這些都是後話,得慢慢來,隻是我聽聞霜城風沙大,又缺水,這浴所能建起來嗎?”
“這我倒有個法子。”賈琈斟酌着道,“像井水、泉水這些,都是從地下湧出來的,那地下是不是有許多我們沒挖到的水?若能引出這些水來,别說霜城,就是邊疆,也能不缺水灌溉農田。”
說完,又說了水源怎麼找,又要如何挖暗渠、豎井、蓄水池等。
這事确實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挖渠就意味着徭役,邊疆常年食物、藥物短缺,人口稀少,又被上面反複搜刮了幾次,經不起徭役的摧殘了。
永昌歎道:“這事之後再說。”
賈琈也知做水利工程的難度,公主不反對也算成功了不少,于是轉而談起自己能幫上大忙的農業:“不知先前公主帶來的種子如何了?”
“已經讓人發給了依附公主府的佃農,具體的得等收獲才知。”提到這個,永昌心情也好些了。
“我之前聽人說有兩種農作物耐旱又高産,很适合邊疆,隻是一直沒尋到。”
永昌直起身問道:“是什麼?”
賈琈仔細描述了土豆和玉米的長相,永昌忙讓人記下來去找。
“你們這一來可是幫了我大忙了。”
“我們也不是白忙活。”賈琈玩笑道,“也是要公主給些好處和名分的。”
“也就你能直愣愣跟我要東西。”永昌開懷道,“你放心,我身邊的位置少不了你們的。”
說着,又道:“華芝最近忙,聽說你二姐和寶钗妹妹也來了,明日讓她倆來我這陪我下棋,順便整理整理文書。”
“我替她們謝過公主。”賈琈和寶钗起身行禮道。
“寶钗今日就在這陪我。”永昌擺手讓二人起來,笑道,“那接風宴雖是給你們接風洗塵的,但我人手短缺,你來幫我,順便商量一番你帶來的東西怎麼賣個好價錢。”
“我年紀小,沒操持過這些大場面,提一些想法倒是還行,真全程自己安排,怕是勝任不了。”寶钗滿臉糾結道。
永昌笑出聲來,指了指寶钗:“你們夫妻真是賊不走空。”
寶钗有些害羞,賈琈聽了卻與有榮焉:“我們就是這般合拍。”
“不害臊。”永昌笑道,“就讓王熙鳳同迎春二人每日一起來。”
兩人聞言歡快地謝了恩,寶钗留在公主府,賈琈戀戀不舍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