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媺笑吟吟的,目光慈和,摸完他的手骨,又隔着衣料去捏他的胳膊,“個子超過我了,日日摔打,骨肉比從前堅實不少。”
“阿嫂……”如此猝不及防,牧雲禁不住抖了一下,身子一扭,飛快甩開她的手。
“還害羞。”程媺嘴上打趣着,注意力很快轉到他買的東西上。
家裡有剪刀、紙筆、書籍、針線這些,讓他去鎮上轉轉,主要是買些文雅的,如印章、禮器、钗環這些,誰知道他還買了幹戈與弓箭。
忍不住嗔去一眼,“誰家給小孩抓周用武器的,幹戈與弓箭怕不是你自己想玩的吧。”
牧雲頂着漲紅的臉,轉身就走。
“這孩子,怎麼還氣上了。”
沒有什麼親朋,周歲宴就是家裡這幾個人。
抓周的儀式很隆重,小六小七穿上新衣,坐在堂屋中間,地上鋪了墊布。
他們面前一字擺開所有能拿出來的有寓意的物品。
程媺蹲在墊布之外,對小六小七溫柔地笑,“來選一個你們最喜歡的。”
小六本打算站起來走的,看了旁邊的小七後,拍他一下,自己先往前爬。
小七淌着涎,像毛毛蟲一樣蠕動。
小六抓起算盤,搖晃搖晃,算盤珠子嘩嘩嘩地響。仿佛發現了一個很好的玩意兒,她露出潔白的小牙,呲嘴笑,一遍遍表演給大家聽。
桂兒哇哦一聲,“小六是要當掌櫃的了吧!”
桂兒很信這個,小時候她抓過周,抓了一把菜刀,本來她爹要放一柄劍或是匕首的,沒錢買,做了一把木劍,她看不上,直接就奔着菜刀去。
當時吓得餘氏一把将她抱走,她爹還說,“這孩子以後鐵定入庖廚。”
庖廚是沒入,現在也不大會做飯,倒是用菜刀給他爹報了仇了。
如果當時她爹放了一柄真劍,桂兒肯定就選劍了,現在鐵定有一身功夫,四處行俠仗義呢。
小六抓了算盤,程媺挺高興,會算賬好呀,若她願意經商,家裡的一堆糧食都可以交給她。
這時候小七也爬到了,一把抓起一本書,這本書是牧雲去蒲陽城的時候特意上書肆買的一本千字文,線裝手抄本,不知哪位學子抄的,字挺好看,隻賣三十文,牧雲既想練字又想認字,覺得這本很合适就買了。
小七拿到書之後舉起來,像看得懂似的,瞧得挺認真。
餘氏難得地呵呵笑,“程娘子好福氣,小七這是要做個正經讀書人了,以後考取功名,給程娘子掙诰命。”
桂兒實誠地接道,“可是這百裡八鄉沒有一個讀書人。”
過年的對子都要找牧雲來寫。
餘氏拍她一下,怪她亂說什麼大實話,“附近沒有蒲陽城有,牧雲的文師傅不就考了秀才,程娘子在城中還有宅子,給小七找個私塾不難。再不濟還可以去燕雲城,那裡讀書人不少。”
桂兒問,“那以後程娘子你們要走嗎?”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程媺開心地把小七抱起來,逗他,“以後你要考科舉嗎?科舉可不好考。”
桂兒道,“那是更以後的事了。”
餘氏使大勁地拍打她,“還不把東西都收撿了,開飯了。”
桂兒嘟起嘴,看向一直站在遠處的牧雲。
小六小七周歲過後,到了收稻谷的時節。
麥收靠搶,稻收要養。收冬麥的時候正是初夏雨水多的時節,怕它遭連陰雨而發生黴變,又怕它遭大風而倒伏減産,所以要緊抓好天氣;而水稻在秋天成熟,秋天雨水偏少,稻谷在地裡可以多曬曬,也不怕倒伏,麥倒一把麸,稻倒滿倉谷。
處暑時節,滿地都是黃澄澄的稻谷,看那飽滿的谷粒,把田典賣給程媺的五戶人家天天笑得牙不見眼,家家趕着修廪倉。
寒露收谷忙,細打又細揚。定好了日子,家家戶戶齊上陣,趙大田又做了好幾個推鐮,有人、有機器,三頭河邊的六十畝,一天全割完了。
一直幹到大半夜,将地裡割下的稻谷全部捆束好,一擔擔挑回村中曬場。
地裡大豐收,這金燦燦的谷粒就像發光的珠寶,攪得人根本睡不着覺。
未免夜長夢多,幾戶人家都催着趕緊脫粒歸倉。
程媺這邊有兩台脫粒機,一頭牛,全幫上了忙。
曬場上,一邊用脫粒機快速脫粒,一邊用牛拉着石碾碾谷粒,還有一堆婦人湊一堆,捶打脫粒。
村裡的小孩子們則跑到田中去撿谷子,一根都不浪費。
谷粒脫盡後,稻穗被收拾捆束起來,谷粒堆得像小山似的。這時候上風車,幾台風車呼呼轉個不停,能幹的婦人也不等着,用篩子在微風中揚谷,除去雜物、癟谷。
如此忙了兩三天,到了分谷子的時候,雖然隻涉及五家,但村裡幾乎每家都來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