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在古代育種 > 第26章 第 26 章

第26章 第 26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雖然還有兩個月才過年,但這氣氛也差不多了。

說起過年的準備,程媺讓牧雲改天買點紅紙回來,趙石頭一聽,立即攬了這活兒,他願意給他們家把紅紙買了,“東家,我隻求雲公子也給我家寫幾副。”

他家人多門多,正堂貼一副,倉房,廚房,各廂房等,“寫五副可以嗎?”

東家有筆墨就很稀奇,加上牧雲能寫字,冬兒也有想法,對趙石頭道:“你家大門貼一副得了,倉房廚房貼這些做什麼!東家,我家隻要一幅,能不能順便也給我家寫一副?”

趙石頭道,“大門寫正經對聯,倉房寫個滿字,廚房寫個足字,不費筆墨和功夫。”

“石頭挺有想法。”程媺贊他。她這才知道,趙家村沒有讀書人,過新年的時候甚至都求不到一副春聯,隻有剪些紅紙貼在門窗。

牧雲有些慚愧,他自認水平低下,能認幾個字能寫幾個字而已,沒想到都有人求上門要墨寶了,這推又不好推。

“都給你們寫。”程媺還替他都應了下來,“筆墨我們這裡有就算了,反正是寫字用,不過紅紙要自家拿來,村裡還有誰家要的,告訴他們也拿紅紙來就行。”

“阿嫂……”

程媺不給他拒絕的機會,“牧雲,這是個好機會,逼着你練字的好機會,放心吧,又沒人識字,寫成什麼樣都沒關系。”

趙石頭回去把這事跟他爹娘一說,他爹娘很歡喜,連連說好,等去打年貨的時候順便買紅紙。

後來村裡的一些人又聽趙石頭他爹娘說了,紛紛買了紅紙拿過來,求牧雲給他們填上字。

這個冬日,牧雲練字練得可刻苦了。

程媺與他一起想了幾個對聯,都是簡單易懂的話,比如“喜迎新年,笑辭舊歲”,“天地和順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豐”。

寫好了,桂兒給各家送去的時候,她還像模像樣給人家念上頭寫的什麼,都是些好意頭的對子,家家聽了都很高興,還不忘誇她,“有個讀書的東家,桂兒也識字了啊?”

桂兒不過是現學現賣,程媺教她,她記住了話怎麼說,但是單拎出來把字放到别的地方她就不認識了。

程媺問她想不想學字,桂兒覺得太難,字真的好複雜難記,筆劃也多,她還是願意耍刀。

臘月底,程媺放冬兒回家去住三天,給她半袋麥子一大筐蔬菜一隻羊腿做年貨,她隻需每日過來喂幾回奶。

正月前後暖棚裡種不了什麼菜,歇了足一個月,出了正月溫度回升後才再種。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

出了正月,地裡的小麥開始拔節,長得郁郁蔥蔥。

到這時,程媺才實地走完了她租來的四十畝地。拔節抽穗期是小麥增穗增粒豐産豐收的重要階段,程媺每天早起必先往地裡去轉一圈。雖然她在空間實驗室試驗出的這批麥種抗旱耐貧瘠,但她還是嚴密監視和記錄着小麥的生長,看需不需要追施水肥。

關于肥料,趙家村和附近的村子有不少養羊的,趙大田的兩個女兒年節前後皆回來過,程媺花錢請她們在各自村子裡為她收集羊糞,自制了幾桶有機肥,附近的馬場裡的馬糞也可以去談,她目前還沒出手,需要看麥苗的生長情況。

而水源,就等着春雨吧,不可能一場都不下。

經過一個冬天的貓冬,趙大田和趙石頭成功制作出了兩輛風鬥,這種農用品有成熟的樣品參照,他們都親身使用過,所以造起來沒有什麼溝坎。

推鐮經過三次修改,終于可以用上了,撒播機比較簡單,一次做成功。

接下來就是複制三個推鐮出來,為幾個月之後的收麥做準備。

趙石頭說,前幾天趙八爺被鄭裡正叫走談農事,昨兒回來說縣裡的勸農官過幾日下來趙家村。

趙石頭說,“去年勸農官發谷子,咱們村領了谷種,一畝都沒種。”

雖然燕北地區以幹旱著稱,但在河流灘地沿線種植水稻曆史悠久,自從秦漢時期起,開墾渠田數千頃,引越人來種水稻,晉水一帶“禾稻之美,甲于通省”,旱田作物一般在稍遠的沖擊平原或山地之上,種水稻與傳統的旱地作物并不沖突,而且還能填補旱地秋糧收獲不足的空白。

從去年勸農官免費發放晉谷谷種來看,朝廷和父母官都在大力推廣水稻種植。

托勸農官的福,程媺空間裡的水稻就是晉水流域的上品谷種。

趙石頭擔憂,“要是勸農官非要家家戶戶都種糧食,我們這裡都吃不了飯了。”

程媺寬慰道,“如果上面重視,應該會想辦法的。”

官府不能隻是動員不幹實事,沒水就要興修水利,土地鹽堿就要趕緊治理。

過了兩天,勸農官真來了,裡正敲鑼打鼓挨家挨戶叫人,趙家村的村民全部出動,都往村中曬場上去。

程媺與冬兒抱着兩個孩子也都去了。

她倆站得靠後,婦孺都自覺站得靠後,前面是各家當家的,人多,程媺都看不見勸農官長什麼樣,也聽不見在講什麼話。

一刻鐘後,人群散動,可以回家了。

“程老闆留步。”趙八爺叫住程媺,“黃縣丞有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