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理科學霸的文藝式心動 > 第25章 終章協奏曲

第25章 終章協奏曲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季辰站在更衣室全身鏡前,第十三次調整領結的角度。六月的陽光透過紗簾灑進來,在他深藍色西裝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鏡中映出身後的景象——林修遠正盤腿坐在地毯上,筆記本電腦擱在腿上,手指在鍵盤上敲出急促的節奏。

"你确定要在婚禮前半小時debug?"季辰轉過身,領結又一次歪了。

林修遠頭也不擡,一縷不聽話的黑發垂在眼前:"再給我五分鐘,這個算法關系到待會兒全息投影的同步率。"他舔了舔嘴唇,這個習慣性動作讓季辰想起他們一起熬過的無數個深夜。

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接着是母親溫柔的聲音:"孩子們,賓客都到齊了。"

季辰深吸一口氣,走到林修遠身邊蹲下,伸手合上筆記本屏幕:"記得你說過的話嗎?完美的程序不如真實的瞬間。"

林修遠眨了眨眼睛,突然笑起來:"老天,你居然用我的話對付我。"他站起身,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巧的金屬裝置别在季辰領口,"至少讓我給你戴上這個腦波傳感器。"

禮堂裡飄蕩着巴赫的《G弦上的詠歎調》——這是父親特意為今天挑選的曲目。當季辰和林修遠并肩走向鮮花拱門時,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在他們身上投下變幻的光斑。季辰看到前排坐着兩家的父母:自己的父親罕見地穿了淺色西裝,母親正悄悄抹眼淚;而林修遠的父母手牽着手,臉上是如出一轍的燦爛笑容。

更讓他驚訝的是後排就坐的賓客——MIT的導師、NeuroTech的前同事、高中班主任李老師,甚至還有王建國少校和他的治療團隊。科學界與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濟濟一堂,見證這場非同尋常的婚禮。

"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主持人的開場白被林修遠突然舉起的手打斷了。

"抱歉。"林修遠從西裝内袋掏出一個U盤,"能借用一下投影系統嗎?"

季辰挑眉看他,得到的是一個狡黠的眨眼。當U盤插入控制台,整個禮堂瞬間變成了浩瀚星空——不是普通的星空投影,而是根據兩人腦波活動實時生成的神經宇宙。季辰認出了那些閃爍的圖案:那是他們第一次在實驗室相遇時的腦波記錄,此刻正以藝術化的形式在穹頂流轉。

"這是我的誓詞。"林修遠轉向季辰,聲音在突然安靜的禮堂裡格外清晰,"從相遇那天起,你的神經活動就成了我最想解碼的謎題。"随着他的話語,投影開始變化,顯示出他們共同研究的各種數據模型,"我想證明愛情可以用科學解釋——多巴胺、血清素、神經可塑性..."

投影切換到季辰熟悉的界面——那篇林修遠偷偷寫了三個月的論文《論愛情對量子糾纏态的影響》。

"但我錯了。"林修遠突然關閉投影,禮堂恢複自然光線,"有些變量永遠無法量化。"他從口袋裡取出一枚芯片,上面蝕刻着精細的電路圖案,"這是我設計的神經耦合器原型,理論上能讓兩個人的腦波完全同步..."

季辰屏住呼吸,認出這是他們為重度自閉症患者研發的技術。

"但我永遠不會用它。"林修遠将芯片放在季辰掌心,合上他的手指,"我要的不是強制同步,而是..."他罕見地詞窮了,耳朵尖泛起紅色。

季辰突然明白了。他走向角落的三角鋼琴,手指落在琴鍵上。當第一個音符響起時,林修遠眼睛一亮,迅速連接設備。鋼琴聲通過算法實時轉化為光影,在禮堂牆壁上舞動——這不是預設程序,而是真正的即興創作與即時計算的完美結合。

季辰彈奏的是他們共同創作的《無序協奏曲》,但加入了新的變奏。當音樂達到高潮時,林修遠突然加入,用平闆電腦生成的和聲層疊在鋼琴旋律上。在最後一個音符餘音袅袅之際,全息投影顯示出兩束光波逐漸接近、纏繞,最終形成完美的雙螺旋結構。

沒有掌聲。賓客們似乎都屏住了呼吸,直到季辰的父親——那個以嚴肅著稱的季明遠教授——站起身,緩慢而堅定地鼓起掌來。

儀式後的酒會在花園舉行。季辰正與MIT導師交談,父親突然出現在身旁,手裡拿着一個眼熟的黑色筆記本。

"該交給你們了。"父親将筆記本遞給季辰,封面上燙金的"第七和弦研究"幾個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最後一頁是空白的。"

季辰翻開筆記本,看到裡面密密麻麻的記錄——有父親工整的實驗數據,也有母親娟秀的批注,甚至還有自己小時候在邊角畫的五線譜。最後一頁确實空白,但右上角貼着一張小小的照片:五歲的季辰坐在鋼琴前,父親彎腰指導他按下一個和弦。

林修遠不知何時湊了過來:"哇哦,這可是傳說中的..."

"一起寫完它吧。"父親罕見地拍了拍林修遠的肩膀,然後做了一個讓季辰差點掉下眼淚的動作——他擁抱了他們兩個,很輕很快,但确實是一個擁抱。

香槟塔旁,季辰遇到了王建國少校。曾經暴躁的軍人現在眼神清明,手裡拿着的是果汁而非酒精飲料。

"恭喜你們。"少校舉杯緻意,"下周我就要回部隊了,擔任創傷後應激障礙治療顧問。"他指了指太陽穴,"多虧這裡的'第七和弦'。"

林修遠正想追問細節,手機突然響起特殊提示音——那是他設置的學術期刊提醒。當他點開最新一期《自然-神經科學》時,眼睛瞪得溜圓:"他們發表了!"

季辰湊過去看,屏幕上赫然是他們的聯合論文《基于δ波同步的神經音樂療法在阿爾茨海默症治療中的應用》,署名處寫着"季辰 & 林修遠",下方還有一行小字:"作者貢獻同等"。

"等等,"林修遠往下滑動頁面,"這是什麼?"

在補充材料部分,編輯附加了一篇林修遠的個人投稿——《論愛情對量子糾纏态的影響》,原本嚴肅的學術論文末尾,卻出現了令人瞠目的公式:

LQ(t)=∫(αβγδ)dt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