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盡頭,畢業生們圍着布告欄議論紛紛,油墨未幹的《畢業生去向指南》在熱浪中微微卷曲。
推開虛掩的門,茶香混着油墨味撲面而來。
系主任扶了扶玳瑁眼鏡:“小南,這次特招面向全國隻招兩人,你...”
話音未落,莊圖南已将裝訂整齊的《法治進程中的哲學方法論研究》推過桌面,泛黃的稿紙上滿是紅藍批注,“主任,去年《人民日報》提出‘用科學理論指導政法實踐’,這份報告正是基于黑格爾辯證法與當代司法改革的結合思考。”
莊超英擱下批改到一半的幾何試卷,指腹還沾着紅墨水,聽着電話裡兒子談及司法部特招的事。
他摩挲着教案本邊緣,那上面還留着十年前第一次闆書勾股定理時的粉筆灰:"記住,再複雜的難題,拆解成步驟就能找到答案。"
黃玲端着綠豆湯從廚房探出頭,圍裙上還沾着揉面的面粉:"你當年追我,不就是用數學歸納法寫的情書?"她搶過聽筒時帶翻了備課筆記
"昭昭愛吃酒釀圓子吧?媽這就給你們寄真空包裝的!"
莊超英悶哼一聲,轉身從樟木箱底翻出本《高等數學競賽題解》,扉頁夾着兒子獲奧數獎的照片,邊角被他摩挲得發毛。
此刻北京部委家屬院的葡萄架下,謝昭蘊将燙金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鋪在石桌上。
謝母摘下金絲眼鏡擦拭,鏡片後的目光透着學者的犀利:"小南的論文像精密的幾何證明,"
她用紅筆圈出某段論述,"但政策不是定理,需要接地氣的實踐推導。"
謝父合上正在批注的《鄧xiaoping文選》,取出自己七十年代參與三線建設時的工作筆記,泛黃紙頁間夾着的工程圖紙,邊角還留着當年煤油燈燒出的焦痕。
蘇州的黃玲戴着老花鏡研究《北方烹饪大全》,蒸壞的第三鍋饅頭還擺在案闆上。"昭昭在北方肯定吃不好!"
她邊說邊往真空袋裡塞剛腌的桂花蜜,轉頭瞥見莊超英偷偷把自制的錯題本塞進包裹——那是他整理的曆年來時政熱點與數學思維結合的分析,扉頁寫着"從數列遞推看政策演變"。
當夜,莊圖南騎車穿過長安街的霓虹,拐進部委家屬院。
謝昭蘊在梧桐樹蔭下遞來燙金信封,“爸從内部會議帶回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重點在基層治理創新。”
牛皮紙袋上“絕密”字樣在路燈下泛着暗紅,莊圖南指尖劃過文件邊緣,“下個月深圳要推行司法公開試點,這或許是突破口。”
謝母從書房踱步而出,手中《法學研究》雜志還夾着書簽:“小南,你那篇《哲學辯證法在政法工作中的應用》我看過,
她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透着學者的銳利,“但論述過于偏重理論,司法部需要的是能落地的政策建議。不妨結合86年《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訂案例,講講如何用矛盾分析法優化執法流程。”
謝父放下《求是》雜志,敲了敲茶幾:“年輕人,要記住‘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深圳試點不是閉門造車,你得去一線,和法官、律師、甚至普通群衆聊一聊,把他們的痛點變成政策的支點。”
他起身從保險櫃取出一份《特區法治建設内參》,“這裡面有三起行政訴訟争議案例,仔細琢磨背後的法理與民情沖突。”
後的二十天,圖書館閉館音樂與淩晨食堂的蒸汽成了莊圖南的日常。
他将《鄧□□平文選》(1975 - 1982)逐句拆解,對照司法部五年規劃标注出237處政策關聯點,又連夜趕往中國社科院,向法哲學泰鬥請教“英美司法監督機制與本土實踐”。
當其他同學還在托關系寫推薦信時,他的材料袋裡已躺着三篇核心期刊預錄用的政法理論文章,其中兩篇融入了謝父謝母建議的實踐案例分析。
面試當日,莊圖南身着深灰中山裝,風紀扣一絲不苟。
面對七位考官關于“特區司法獨立與中央統籌”的诘問,他翻開筆記本:“lie甯在《國家與革命》中指出...”
話音未落,主考官突然打斷:“年輕人,說說你對深圳‘民告官’第一案的哲學思考。”
莊圖南瞳孔微縮,這個謝父特意提點過的案例,此刻成了關鍵考題。
他深吸一口氣:“這不僅是法律程序的突破,更是辯證法中‘矛盾轉化’的現實體現...”
入職司法部後,莊圖南主動申請到檔案室。
在堆積如山的卷宗中,他發現1987年《行政訴訟法》草案讨論紀要,連夜整理出《行政權力監督的曆史嬗變與法理重構》。
報告中用亞裡士多德“法治優于一人之治”的理論,結合謝母建議的執法流程優化思路,提出“權力清單制度”雛形,被作為内參呈報部領導。
1988年深秋,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消息震動全國。
莊圖南主動請纓參與特區法治建設調研,臨行前謝父将一個紅綢包裹的筆記本塞給他:“裡面是我在地方工作時的調研心得,記住,政策不是空中樓閣,要紮根泥土。”
在海口潮濕的招待所裡,他與漁民同吃同住,記錄下237條基層司法需求。
某次台風夜,他頂着暴雨護送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讨薪,事後将案例寫成《市場經濟下勞動糾紛調解機制創新》。
謝母特意來電提醒:“注意區分特區政策特殊性與全國普适性的關系。”
1989年春,司法部啟動《刑法》修訂前期調研。
面對“經濟犯罪量刑标準”的争議,莊圖南連續三個月泡在最高檢,從1200個真實案例中提煉數據,運用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結合謝家父母的建議,提出“區分主觀惡性與社會危害”的量刑原則。
這份報告讓參與修訂的法學泰鬥都驚歎:“哲學思維為法律注入了靈魂。”
1990年元旦,莊圖南被破格提拔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在部委迎新會上,他望着窗外的白雪:“有人說哲學是書齋裡的學問,但在這個改革開放的時代,哲學更應該成為破解現實難題的鑰匙。而這把鑰匙的鍛造,離不開前輩的指引與實踐的磨砺。”
台下謝母點頭,這個曾被他們反複敲打提點的年輕人,終于成長為能扛起時代責任的棟梁。
站在司法部大樓頂層,莊圖南俯瞰着日新月異的北京城。
從1988年那個攥着分配表的青澀畢業生,到如今推動國家法治進程的青年才俊,他用哲學的思辨、實幹的精神,在時代浪潮中踏出了屬于自己的堅實足迹。
謝昭蘊備考中央部門選拔時,書桌上總擺着莊圖南寄來的司法案例集,每頁都貼着不同顔色的便簽。
某次信封裡掉出張草稿紙,背面是莊超英用函數圖像分析的特區法治建設趨勢,配字是兒子工整的批注:"父親的數學模型給了我新思路!"
她笑着将紙夾進《資本論》,台燈照亮書頁間莊圖南用紅筆劃出的重點段落。
莊圖南在海南特區調研的日子裡,随身帶着母親縫的護身符,夾層裡還藏着父親手抄的《矛盾論》。
某個暴雨夜,他在漏雨的工棚裡幫農民工核算被拖欠的工資,手電筒光暈下,數學公式與讨薪訴求在筆記本上交織成獨特的算式。
當他将《勞動糾紛量化調解方案》呈報時,評審組驚歎:"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開創了先例!"
謝昭蘊參與編制《國民經濟發展綱要》期間,謝父教她用統籌方法安排工作進度,謝母則幫她逐字推敲政策表述。
深夜書房裡,母女倆為"精神文明建設"章節争論時,莊圖南從特區寄來的椰雕擺件在月光下泛着溫潤的光,底座刻着他用圓規畫的同心圓:"我們各自解題,終将殊途同歸。"
1989年春,《刑法》修訂引發學界激辯。
莊圖南運用父親傳授的"分類讨論"思維,結合母親收集的民間案例,提出的量刑标準改革方案讓法學泰鬥都拍案叫絕。
謝昭蘊在政策研讨會上,用莊圖南寄來的數學模型論證法治與經濟發展的函數關系,會議紀要裡特别标注:"創新性引入自然科學方法論。"
1990年元旦,兩家父母在北京相聚。
莊超英和謝父在書房展開跨學科讨論
黃玲和謝母在廚房忙活,一個教做蘇式船點,一個分享京味薩其馬的秘訣,案闆上的面團被捏成小小的法槌形狀。
除夕夜,莊圖南和謝昭蘊站在部委大樓頂層。
黃玲的聲音混着鍋鏟聲:"昭昭快勸勸你莊叔,非要用黃金分割比例擺盤!"謝母則笑着說:"小莊,你爸把你的政策報告和數學論文貼滿書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