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荀彧帶着侄兒荀祈入了東郡,并未立刻去曹府見曹操,而是尋了一處館舍安頓,随後派人去曹府送了谒貼,通報名姓來曆,并約在兩日後登門拜訪。
曹操看了谒貼後,大喜過望,當即回信應允,又親去正院見丁夫人,囑咐她好生準備宴席所需,兩日後款待客人,絕對不能怠慢。
颍川荀氏多謀主,而他曹操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而且這次來的還不是一般人,而是少有才名,曾被南陽名士何颙譽為‘王佐之才’的荀彧,隻要一想到這點,曹操便高興的什麼似的。
丁夫人聽說荀彧有此等才能,頓時心中一動,不由得開始遊說曹操,希望他能讓兒子曹昂一起參加宴會。
理由也是現成的,荀彧在谒貼中說,自己要帶侄兒前來,那他們做東道主的,自然也該讓同齡人與之同席才好。
曹操一想也是,況且曹昂乃是他的長子,也的确應該多見見世面,看看當今名士的風采。
若自己兒子真能與那荀氏兒郎結為好友,那對他招攬荀彧也是大有裨益的。
思及此處,曹操十分爽快的答應了,于是乎,曹昂就接到了來自父親母親要他兩日後準備待客的吩咐。
彼時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他正在劉瓊那兒陪她看賬本,一聽荀彧帶着侄兒要來登門拜訪,劉瓊的注意力瞬間就被吸引過去了。
“素聞颍川多才子,這個荀彧又有王佐之才的美譽,還做過我家的守宮令,想來現在年紀應該不小了吧,說不定還留着一把長胡須呢。”她笑着打趣道。
“妹妹說笑了,聽說荀家叔父比我父親還小八九歲呢,粗略算來,如今應該還不到而立之年。”
“至于留着胡須嘛,這一來是當世風俗,二來也是君子容止的體現,就如同玉佩一般,輕易不得損毀。”
“況且文人雅士多蓄疏朗之須,并不影響觀感。”
“颍川荀氏又多英才,其學識和容貌都是士族中的一流存在,荀家叔父又是家中翹楚,想來即便蓄須,也必是個美男子的。”曹昂耐心的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啊。”劉瓊若有所思。
“那他這次帶來的那個侄兒是不是叫荀攸的?聽說他比荀彧這個叔父年紀還大呢,這是真的嗎?”随即她便繼續興緻勃勃的追問道。
“并非如此。”曹昂搖了搖頭。
“這次荀家叔父帶的侄兒是叫荀祈的,乃是他堂兄的長子,和我年紀相仿。”
“不曾聽聞他帶荀攸前來,妹妹何故問起此人呢?”他有些疑惑道。
“先前我在家裡,聽說荀攸此人曾任黃門侍郎,還曾參與刺殺董卓,後因此下獄,董卓死後棄官隐居,想來定是個忠義之人,故而有此一問。”
“不想此次随荀彧一起來兖州的荀家子弟竟不是他,不能一見,當真遺憾啊。”
劉瓊聽曹昂這麼說就知道,現實和她的記憶再一次出現了偏差,好在她反應夠快,言說自己是因敬佩對方品德所以才會相問的。
“原來如此。”曹昂一聽這句,果然不在追問,反而安慰起她來。
“妹妹不必灰心,若兩日後的宴會順利,那荀家叔父必然會投到父親麾下,屆時請對方加以引薦不就好了?”他給她出主意。
“你說的不錯,荀彧的确能做到這點。”劉瓊非常相信對方的能力。
考慮到後來曹魏陣營的許多人才都是荀彧推薦來的,劉瓊覺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在曹操之前拉攏住對方。
而兩天後的宴會就是契機,可怎麼才能說服曹操讓自己也去參加呢?
劉瓊心中百轉千回,最後還是把主意打在了曹昂身上。
“你方才講,那荀彧是個美男子,又說他家人才輩出,那想來他帶來的那個侄兒也必然如他一般才貌雙全了。”
“好哥哥,不然你帶我去開開眼界吧,讓我也瞧瞧荀家兒郎的風姿氣魄如何?”劉瓊抓住他的衣袖晃了晃,眼神亮晶晶的請求道。
“……”,若是換成以往她這般撒嬌,曹昂早就同意了,可今日他臉上卻滿是猶豫。
“怎麼?可有什麼不妥之處?”劉瓊不明所以,輕聲詢問道。
“好叫妹妹知道,并非我不願答應,而是荀家兒郎畢竟是外男,這又是初次登門拜訪,若貿然引家中女眷與之相見,隻怕禮節習俗上有些不太妥當。”
曹昂跟她解釋緣由,嘴上說是不合禮儀,可眼神卻有些飄忽,并不敢與她對視,顯然是心虛。
“可是去年重陽節,你不也單獨引我去見了陳宮嗎?當時你也沒說不合禮節啊,如何現在我便見不得荀彧了?”劉瓊皺了皺眉,有些疑惑道。
“此一時,彼一時,若隻有長輩,那我自然沒什麼好說的,可這次那不是還有……”
曹昂被她這麼質問,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大實話,可還沒說完呢,他就反應過來了,有些讪讪的住了口。
“我的意思是,我是想說,我……”,他支支吾吾了半天,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可劉瓊卻已然明白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