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素華便在府裡候着,等着去宮裡初選,她們這些京裡的貴女,是不必核驗身份的,曆來也不會有人做這個假,畢竟天子腳下,誰還不要命了不成。
進宮初選那天,孫玉萍紅着眼眶依依不舍的,素華深深福了一禮:“母親放心,女兒這便進宮去了。”
進宮後的幾日,便是由各個嬷嬷相看,素華也确實是出衆的,嬷嬷們也對她很是客氣,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姑娘們以後有沒有什麼造化。
素華打聽了皇後宮裡的嬷嬷是哪幾位,挑了一個對她最殷勤的,悄悄塞給她一袋金角子,嬷嬷推拒着不要,素華淺笑道:“嬷嬷不必客氣,小女也是有事相求,嬷嬷此番推拒,倒叫我不好開口了。”
嬷嬷滿臉堆着笑:“姑娘言重了,有事隻管吩咐老奴便是。”
素華把荷包塞進嬷嬷手中:“若是皇後娘娘問起新進宮的秀女們,勞煩嬷嬷略提一提小女,隻說小女家中子嗣繁盛即可。”
嬷嬷略一思量,便知道了其中關竅,也不再推辭,就将荷包塞進了袖間:“姑娘放心,老奴必定會多這句嘴。”
入夜,皇後娘娘看了呈上的名單,問底下的嬷嬷:“此次可有什麼出衆的人兒?”
一個嬷嬷回答:“回娘娘,太常寺少卿的幺女陳氏,吏部侍郎的義女顧氏,都是身姿曼妙的美人,顧氏更柔美些,陳氏清冷些。”
又一個嬷嬷答道:“老奴聽聞,太常寺少卿府上子嗣頗多,料想那陳氏也是個宜生養的。”
皇後笑了:“既如此,這兩位便都指給太子吧,太子年輕,正是愛美人兒的時候。”
慶國公府的大小姐和南陽郡公府的大小姐原本就是要指給太子的,這次便一并入了東宮。
不過幾日,素華便收到信兒,讓她回府待嫁,等太子妃進門後半年,與其他幾位一并進東宮。
自打素華進宮,孫玉萍每日裡卯時便起床,在佛堂上香磕頭,嘴裡念念有詞的,不外乎什麼“菩薩保佑吾兒”、“千萬别被皇上選中”、“落選也行”。其實她心裡清楚得很,以自家女兒的容貌家世,一旦送進宮,便幾乎不可能落選。
約莫酉時二刻,侍女歡天喜地地推開門:“二夫人,六小姐回來啦!”
孫玉萍又磕了幾個頭,念道阿彌陀佛,匆忙出去迎了素華。
近幾年夫君與她也不甚溫存,女兒兒子又都成了婚,唯這一個小女兒還在膝下,當初雲氏說明年高中再下聘,後年成婚,她還高興了許久,想着能把女兒再留兩年,不曾想這次選秀提前,直接進了宮,此生怕是再難見幾面。
半月不見,素華隻覺得母親滄桑了許多,連忙上前行禮,孫玉萍扶起她,忙問道:“我兒,宮裡是什麼消息了?”
素華道:“皇後娘娘将我指給了太子,等太子大婚後半年,再進東宮。”
孫玉萍歡喜極了,晚膳還多用了半碗飯,用完膳天色還早,便仔細盤算起了素華的嫁妝。若是進宮,素華還帶不得嫁妝,孫玉萍便隻有想法子多折點銀兩給她;但是進東宮,便如同富貴人家納妾一般,還是可以坐花轎的,隻是不能走正門罷了。
拔步床這類的大家具必然是帶不了的,這些一般是新婦家裡派人去男方家,提前幾個月量好尺寸,回來修改或是新制;鳳冠霞帔也是穿不得的,素華那套還是十歲那年外祖家送的,金光閃閃,小素華當時幾乎時時去看,喜歡得緊,便留着壓箱底吧,做一個念想。
擺件什麼的,挑些好看的帶走,有些上了年歲的花瓶,說是前朝某某年燒的,是個古董,可真到了要用錢的時候,難不成掰碎了換錢嗎?
還是多備些布匹衣裳首飾還有現銀的好。
孫玉萍如此盤算着,從素華之前備好的嫁妝裡頭挑挑揀揀。
這廂素華既然已經指給太子,後頭的複選殿選便都不必參加了。
武安十九年四月十二,太子大婚,娶的是年芳十六的趙太傅次女,十裡紅妝自不必說,皇上皇後也親臨了東宮,算是給足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