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們不在家,隔壁小林嫂送了些地裡新剝出來的豌豆過來。
沈母用肥豬肉炒了家裡剩下的半截兒臘肉,蒸了一鍋豌豆臘肉糯米飯。
陶釜裡還剩了些大骨湯,蔣蘭再從壇子裡撈出前幾日在家做的腌酸筍。
綠盈盈的豌豆配上油汪汪的臘肉丁,一碗香噴噴的糯米飯再配上酸脆爽口的腌酸筍,吃完再來一碗大骨湯,忙累了大半日的身子得到了最好的撫慰。
就連一向隻吃得下半碗的源哥兒也破天荒地主動要添第二碗。
蔣蘭看着埋頭吃飯的兒子,心道這出去走動走動還是有頗多好處的。
吃完飯,姑嫂三人手腳麻利将竈台上收拾妥當。
又該盤賬了,一家老小的目光都聚集在沉甸甸的錢匣子上。
這回姚英将匣子裡的銅闆一股腦倒出來,一人面前分一小摞,用細麻繩邊數邊穿。
來來回回數三四遍,一共916個銅子,比昨日多了近一倍。
除去買肉的7文錢,淨賺909文。
分出109文用作打雜開銷,剩下800個銅子串成8串跟昨日的4串放一處。
姚英算了算,隻消再過個三兩日就能将鐵匠鋪的賬填平了。
蔣蘭看着塞得滿滿當當的錢匣子,提議道:“這麼多銅子放在家裡有些招人眼,不如改日出門将銅子都換成碎銀子,藏起來也方便。”
姚英點頭,開始思索到時候這筆錢該怎麼分配。
“日後咱們賺的錢越來越多了。不如咱們從中拿出一部分開支、家用、孝敬娘,剩下來的錢咱們再分上一分。大嫂和源哥兒分四成,我和慧姐兒各分三成,你們覺得如何?”
源哥兒一聽還有自己的份兒,一顆心怦怦直跳,小臉紅撲撲地望向他娘。
蔣蘭卻立刻擺手:“不成不成,這買燒餅的配方、主意都是弟妹你出的,再怎麼說也應該你拿大頭。”
沈慧也點頭認同:“能幫上兩位嫂嫂就讓我歡喜了,我在家能吃飽穿暖,也沒什麼别的需要花錢地方。”
沈母更是堅決不肯收。
丈夫長子去得早,家無餘财。
她這個做婆婆的又幫不上什麼大忙,叫媳婦們自己出門讨生活已是無奈之舉,叫她如何忍心再将手伸向她們起早貪黑賺來的辛苦錢。
姚英有些不認同地搖頭:“這買賣沒有你們我一個人做不成。大嫂,源哥兒年紀大了要進學堂,多給你們一份也算是我這個做嬸嬸的一點心意。”
“至于小妹,你若是一時沒有花錢的地方,大可存起來。日後想買個花兒粉兒的也不必伸手找家裡要錢。”
“還有娘,您辛辛苦苦在家料理家務,還能叫咱們回來吃上口熱乎飯,娘受的累一點兒不比咱們少。我們賺錢孝敬娘也是理所應當。”
姚英真心誠意為家中的每個人着想,沈母、沈慧、蔣蘭也決計不肯讓她吃虧。
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決定賺來的錢分做四份,一份做本錢和家裡開支用,剩餘三份,沈母與沈慧一份,蔣蘭與源哥兒一份,跟姚英獨占一份。
翌日清晨依舊帶好東西去碼頭上出攤兒。
到地方一看那孫二家的竟将自家婆婆一起叫了過來,婆媳二人将街兩頭的位置都給霸占了去。
一面賣包子,一面也學姚英賣燒餅,隻不過他們沒有姚英的燒餅爐子,隻在普通爐子上放一口平底鍋烙餅,就連燒餅的餡料也是連名兒都不改一個字兒地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