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紛紛表示贊同。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利用課餘時間,詳細整理了實習的收獲、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專業課程的建議,形成了一份内容豐富的報告。
當他們把報告交給專業老師時,老師認真翻閱着,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們這次實習确實收獲頗豐啊,這些建議都很有建設性。學校一直緻力于提高教學質量,你們的想法對我們很有啟發。”
老師的認可讓大家備受鼓舞。從那以後,學校也根據他們的建議,對部分課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更多的實踐案例分析、實地考察以及模拟場景練習等環節。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劉曉悅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了。課堂上,大家積極參與案例讨論,各抒己見。
在一次導遊實務課上,老師給出一個案例:旅遊團在山上遇到暴雨,道路濕滑,有遊客想繼續前進看風景,也有遊客擔心安全想返回。老師問:“如果你們是導遊,會怎麼處理?”
劉曉悅立刻舉手:“先穩定遊客情緒,強調安全第一。然後了解前方路況,要是太危險,堅決勸大家返回,并承諾之後找合适機會彌補這次遺憾,比如推薦其他特色景點。”
另一位同學也站起來:“可以聯系景區工作人員,看有沒有安全的臨時避雨點,既能保證安全,又能滿足遊客停留觀賞的需求。”
同學們的思維越發活躍,提出了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旅遊線路設計課的實地考察中,丁婉澄和小組成員來到一個新開發的景區。他們仔細觀察景區的布局、景點特色,與景區工作人員交流,了解遊客流量和反饋。
丁婉澄一邊記錄一邊說:“這裡自然風光不錯,但配套設施還不完善,設計線路時得考慮給遊客提供足夠的休息和餐飲場所。”
小組成員點頭贊同:“對,而且不同年齡段的遊客需求不一樣,線路得有針對性地設計。”
回到學校後,他們結合考察情況,設計出了多條不同主題的旅遊線路,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分享。
随着課程的深入,劉曉悅、丁婉澄和他們的夥伴們在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上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他們深知,在旅遊專業的道路上,每一次學習和實踐都是成長的階梯,而他們正一步一個腳印,向着成為優秀旅遊從業者的目标堅實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