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婉澄覺得劉曉悅的建議很有道理,說道:“張宇,曉悅說得有道理,咱們就試試。大家先别氣餒,咱們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于是,音樂社成員們按照劉曉悅的建議,圍坐在一起,重新梳理整首曲子。丁婉澄先說道:“這首曲子開頭部分比較舒緩,營造出一種娓娓道來的氛圍,張宇,你的吉他在開頭要輕柔一些,為整首曲子定好基調。李詩,鍵盤的聲音要和吉他相互呼應,不要太搶。”
接着,她又看向主唱趙陽:“趙陽,開頭這裡你要輕聲吟唱,随着旋律的推進,再逐漸把情感釋放出來。到了中間節奏加快的部分,大家的演奏都要更有力量感,但同時也要注意彼此之間的配合,不能亂了節奏。尤其是王磊,你的鼓點要打得清晰有力,帶動整個曲子的節奏。”
大家一邊聽丁婉澄講解,一邊點頭,對曲子的整體把握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随後,他們再次開始排練。這一次,大家明顯更加注重整體的配合,在演奏過程中,每個人都時刻留意着其他成員的節奏和旋律。
當演奏到之前出現問題的部分時,張宇刻意放慢了節奏,與李詩的鍵盤旋律完美銜接。趙陽也根據樂器的節奏,準确地把握着自己演唱的時機和力度。王磊的鼓點更是恰到好處,将整個曲子的氛圍烘托得恰到好處。
一曲演奏完畢,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樂器,面面相觑,随後臉上都露出了驚喜的笑容。丁婉澄興奮地說:“哇,這次配合得太棒了!大家看,隻要我們多溝通、多注意整體的配合,問題不就解決了嘛。”
其他成員也紛紛附和,士氣大振。接下來的排練中,他們繼續保持這種狀态,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着,配合也越來越默契。
劉曉悅看到音樂社逐漸走上正軌,便放心地回到自己的書法準備工作中。她根據融合後的行書風格,反複書寫《将進酒》,力求每一個字都能達到最佳效果。
在書寫過程中,她發現紙張的選擇對字體呈現效果也有很大影響。之前用的宣紙吸水性較強,雖然能讓墨汁更好地滲透,但也容易讓筆畫顯得過于暈染,不夠清晰。于是,她跑了好幾家文具店,挑選了幾種不同質地的宣紙進行嘗試。
經過對比,她發現一種半生半熟的宣紙,既能讓墨汁适度滲透,又能保持筆畫的清晰度,非常适合她現在的書寫風格。确定好紙張後,劉曉悅又開始思考書法展示的形式。
她想,單純地在宣紙上書寫可能會顯得有些單調,要是能在旁邊配上一些簡單的寫意畫,以詩畫結合的形式呈現,或許會更有創意。她本身也有一些繪畫基礎,于是決定嘗試在書法作品旁畫上一些與《将進酒》意境相符的元素,比如酒杯、明月、山川等。
随着文化節的日益臨近,校園裡的氛圍也越發緊張起來。音樂社的成員們每天都抽出大量時間進行排練,力求在文化節上呈現出最完美的表演。他們不僅要保證演奏的準确性和默契度,還要注重舞台表現力,設計了一些簡單的走位和互動環節。
劉曉悅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着她的書法創作。她已經完成了多幅練習作品,從中挑選出最滿意的一幅,進行最後的裝裱。她還在腦海中反複演練現場創作的過程,确保自己在文化節當天能夠應對自如。
其他社團也都在為文化節做着最後的沖刺準備。舞蹈社的同學們日夜苦練舞蹈動作,力求每一個姿勢都優美動人;話劇社的演員們不斷打磨台詞和表演細節,希望能在舞台上展現出精彩的劇情。
校園裡随處可見同學們忙碌的身影,大家都懷揣着對文化節的期待,為了各自的目标全力以赴。丁婉澄看着音樂社成員們認真排練的樣子,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她知道,大家的努力一定會在文化節上得到回報,他們将在這個舞台上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而劉曉悅也期待着自己的詩畫結合書法作品能給觀衆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為文化節增添一份獨特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