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哈見康熙用完膳後心情頗佳,便借着續茶的功夫,輕聲道:"皇上,科爾沁那邊遞了話,說是想送位博爾濟吉特氏的格格入宮。"她邊說邊觀察着康熙的神色,果然見他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皺。
蒙古諸部已經發現大清皇帝不喜歡他們的格格成為皇妃,所以都牟足了勁培養自己的兒子希望能讓康熙将公主嫁過來和親。
但是科爾沁不一樣,現在的太皇太後是出自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大清皇帝流着他們的血,所以科爾沁想延續這份榮光,即使已經送進來兩位格格都不得寵,他們依舊想再送一位過來。
想到此處伊爾哈不禁歎息,之前的慧妃幼年入宮,還未成年便去世,被康熙追封為慧妃,還剩下的宣妃一直到康熙晚年才正式冊封。
"臣妾想着,"伊爾哈将茶盞輕輕放在康熙手邊,"滿蒙聯姻雖是祖制,但如今後宮已有宣妃在,再多位蒙古貴女..."她故意留了半句,讓康熙自己體會。
康熙摩挲着茶盞上的纏枝紋,若有所思。自他父皇順治開始,他們對蒙古妃嫔确實多有疏遠。可科爾沁畢竟是皇祖母的娘家,直接回絕又恐傷了情面。
伊爾哈見時機成熟,便繼續道:"隆科多今年十四了,論起來也是皇上的表弟。"她指尖在案幾上輕輕一點,"若是讓他娶了這位格格,既全了滿蒙聯姻的舊俗,又..."
話未說完,康熙的眼睛已經亮了起來。是啊,隆科多既是佟家子弟,又是皇親國戚,身份足夠尊貴;更重要的是,他不會引起朝堂上的猜忌。
"科爾沁那邊..."康熙仍有顧慮。
"臣妾打聽過了,"伊爾哈早有準備,"這位格格是台吉之女,若能許以隆科多,想來科爾沁也會滿意。"她沒說的是,隆科多英俊挺拔,騎射功夫又好,最對蒙古貴女的胃口。
康熙忽然想起去年秋狝時,隆科多馴服烈馬的英姿,不由會心一笑:"表妹這主意不錯。"說着提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字,"朕明日就讓禮部去辦。"
伊爾哈低頭抿茶,掩去嘴角的笑意。這一招既解了蒙古格格的困局,又給隆科多找了個能管住他的厲害媳婦——蒙古姑娘的潑辣,可不是李四兒之流能比的。最重要的是,将佟家與科爾沁綁在一起,将來無論朝局如何變化,都能多份保障。
月光透過窗棂,在青磚地上畫出斑駁的花紋。伊爾哈望着康熙離去的背影,心想明日得讓琉璃準備份厚禮,給宣妃送去。這位蒙古妃嫔,想必會很樂意促成這段姻緣。
……
宣妃正在永壽宮後殿擦拭她那把祖傳的蒙古彎刀,忽聽宮女來報說皇貴妃駕到,驚得手中的鹿皮巾都掉在了地上。她第一反應就是公主們的騎射課出了岔子——莫不是昭甯那丫頭又摔着了?還是純禧練習射箭時碰傷了手?
"娘娘金安。"宣妃匆匆迎出去行禮,卻見伊爾哈笑吟吟地扶起她,還讓宮女捧上個精緻的錦盒。
兩人在内殿坐定後,伊爾哈開門見山:"妹妹可還記得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格格?"見宣妃點頭,她繼續道,"皇上打算讓她與隆科多結親,妹妹覺得如何?"
宣妃手中的奶茶碗一晃,險些灑了出來。她在宮中多年,早就看透了——自順治爺起,蒙古妃嫔在這紫禁城裡就是個擺設。太皇太後在世時還好些,如今她們這些蒙古女子,不過是維持滿蒙聯姻的體面罷了。她那位表妹若真入了宮,恐怕連皇上的面都見不上幾回。
"娘娘此話當真?"宣妃眼睛亮了起來,連蒙古話都蹦出來了,"隆科多那孩子我見過,騎射功夫比我們科爾沁的兒郎也不差!"她激動地站起身,腰間的銀飾叮當作響,"若能成,我那表妹就不用..."
話到一半突然哽住。伊爾哈了然地點點頭,接過話頭:"就不用在這深宮裡虛度年華了。"她打開錦盒,裡面是一對鑲嵌綠松石的銀镯,"這是給格格的見面禮。"
宣妃撫摸着镯子上熟悉的蒙古紋樣,突然單膝跪地行了個大禮:"娘娘大恩,科爾沁銘記于心。"
宣妃握着狼毫筆,在灑金箋上一筆一劃寫得極為認真。她特意用了最莊重的蒙古文,字迹力透紙背:
【族長親啟:
此番皇貴妃親至永壽宮,為隆科多求娶我部博爾濟吉特格格。此子乃大清皇帝親表弟,自幼長在禦前,騎射功夫連皇上都稱贊有加。更難得的是佟家門風嚴謹——皇貴妃親弟隆科多,每日寅時便起身習武,午後必讀聖賢書,連皇上賞的宴席都從不貪杯...】
寫到這裡,宣妃的筆尖頓了頓,想起前日遠遠瞧見隆科多在校場縱馬奔馳的英姿。她唇角微揚,又蘸了蘸朱砂墨繼續寫道:
【其親姐皇貴妃執掌鳳印,深得帝心。格格若嫁入佟府,既全滿蒙聯姻之誼,又能常伴京師。妾身冷眼旁觀,此等良配實屬難得,望族長三思。】
最後一筆落下,宣妃又從箱底取出個繡着雄鷹的荷包,将信箋仔細裝入。這是她入宮時帶來的嫁妝,上面的鷹眼用金線繡成,在燭光下炯炯有神。
"去把前日皇上賞的東珠取兩顆來。"她對貼身宮女吩咐道,"再包上那對鎏金馬镫,一并送回科爾沁。"
待一切準備妥當,宣妃又親自檢查了三四遍。她知道族裡那些老頑固最看重什麼——特意在信末補了句【隆科多乃皇貴妃親手教養,規矩比親王世子還嚴】,這才用火漆封了信。
"記住,"她把信交給心腹侍衛時再三叮囑,"一定要當面告訴族長,這位額驸可是能随時進宮面聖的。"說着又塞了塊令牌,"就說是我說的,陪嫁要多帶些草原上的良駒。"
望着侍衛遠去的背影,宣妃長舒一口氣。她轉身看向銅鏡中的自己——入宮十餘年,眼角已有了細紋。若是當年她也能嫁到這樣的勳貴之家,現在或許正騎着馬在草原上自由馳騁,而不是在這深宮裡數着更漏度日。
晚風送來陣陣花香,宣妃突然想起該去檢查公主們的騎裝。邊走邊盤算着,等婚事成了,定要讓妹妹常來宮裡走動。有這位科爾沁格格在,她們一起教導公主們也是好的。
……
既然涉及科爾沁的婚事,就不得不禀告太皇太後了。
太皇太後得知科爾沁要與佟家聯姻的消息後,當即命蘇麻喇姑将伊爾哈召至慈甯宮。老人家雖已年邁,但那雙銳利的眼睛依舊如鷹隼般清明,仿佛能洞穿人心。
"丫頭,"太皇太後用蒙語緩緩開口,枯瘦的手指摩挲着佛珠,"科爾沁的姑娘是我的血脈,你可明白?"
伊爾哈恭敬地行了大禮,發間的金步搖紋絲不動:"老祖宗放心,隆科多雖年輕氣盛,但最是敬重蒙古勇士。"她擡起眼,直視太皇太後探究的目光,"臣妾已與阿瑪說定,佟家絕不插手小兩口的事。"
殿内檀香袅袅,蘇麻喇姑适時遞上奶茶。太皇太後接過茶碗,突然問道:"若那丫頭三年無所出呢?"
"那便五年。"伊爾哈答得斬釘截鐵,"十年也無妨。"她向前兩步,壓低聲音,"臣妾向您保證,隻要格格能管得住隆科多,兩人和和美美過日子,佟家絕不提納妾二字。"
窗外的陽光透過琉璃窗,在青磚地上投下五彩光斑。太皇太後盯着伊爾哈看了許久,突然笑出聲:"你倒是比你那個表兄明白。"她指的是康熙對蒙古妃嫔的冷淡,"罷了,這門親事我準了。"
伊爾哈剛要謝恩,卻聽老人家又補了句:"不過你得答應我,将來那丫頭受了委屈,可要直接來找你撐腰。"手中的佛珠突然"啪"地一響,像是某種警告。
"這是自然。"伊爾哈鄭重應下,心想有太皇太後這句話,隆科多就算有賊心也沒賊膽去招惹李四兒了。她甚至盤算着,等婚事定了,要讓宣妃好好教教那位格格,怎麼用蒙古姑娘的手段管住丈夫。
離開慈甯宮時,夕陽正好照在宮門前的銅鶴上。伊爾哈長舒一口氣——這步棋總算走成了。有科爾沁和太皇太後撐腰,隆科多将來若敢胡來,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