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褆苦惱不已,手指緊緊攥着《九章算術》的竹簡邊緣,指節都泛了白。他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隻覺得它們像螞蟻一般在眼前亂爬。弟弟比他小兩歲,卻能輕松解出粟米篇的換算題,甚至還能舉一反三,而他卻連最基礎的“粟米之法”都記不住。
“粟率五十,粝米三十……”他低聲念着,可那些繞口的句子就像滑不留手的泥鳅,剛抓住一點頭緒,轉眼又從腦海中溜走了。
得知胤褆的苦惱,伊爾哈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盞,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她取來一張素白的宣紙,用細毫蘸墨,在上面寫下幾個奇特的符号——1、2、3、4……
“這叫阿拉伯數字,比算籌和漢字記數更簡便。”她指着那些符号,耐心地解釋每個數字對應的含義。胤褆起初有些茫然,但很快眼睛一亮,跟着她念道:“一、二、三……”
見他接受得不錯,伊爾哈又寫下幾道簡單的加減算式:
胤褆盯着這些符号,眉頭漸漸舒展。他試着用手指比劃,嘴裡小聲念叨着,不一會兒就解出了答案,甚至主動問道:“那若是更大的數呢?”
伊爾哈微微一笑,又教了他進位加法和借位減法。胤褆學得出乎意料的快,不一會兒就能獨立算出兩位數這樣的題目。
見他興緻勃勃,伊爾哈便順勢取來另一張紙,寫下整齊的九行九列數字。
“這叫九九乘法表,背熟了,計算起來會更快。”
她指着第一行念道:“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胤褆跟着她一字一句地讀,起初還有些磕絆,但沒過多久,他就能流暢地背出前幾行。他的聲音越來越響亮,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像是終于找到了一把解開難題的鑰匙。
“原來算術還能這樣算!”他忍不住感歎,手指在紙上輕輕點着,仿佛那些數字不再是令人頭疼的符号,而是有趣的遊戲。
眼瞧着天快黑了,窗外的暮色漸漸染深,廊下的宮燈一盞接一盞亮了起來。伊爾哈擡頭望了望天色,輕輕合上桌上的書冊,溫聲道:"時辰不早了,這些你帶回去慢慢琢磨,别急着一下子全學會。"
她将寫滿阿拉伯數字和九九乘法表的紙張仔細疊好,又取來一塊素綢包住,遞給胤褆:"夜裡燭火傷眼,今日就學到這兒,回去早些歇着。"見少年還意猶未盡地盯着桌上的算題,她伸手輕輕點了點他的額頭,語氣帶了幾分不容反駁的關切:"若是讓我知道你熬夜苦學,明日就不教新的了。"
胤褆這才乖乖接過綢包,小心地揣進袖中。臨出門時,他又忍不住回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着袖中的紙張,眼中還閃着躍躍欲試的光。伊爾哈站在門邊,看着他一步三回頭的樣子,不由失笑,卻仍故意闆着臉擺了擺手,示意他快些回去。直到少年的身影消失在宮道轉角,她才轉身吩咐琉璃:"去小廚房裝匣核桃酥,讓惠妃宮裡的人帶回去——這孩子琢磨起事情來,怕是連晚膳都要忘了用。"
得到了新東西,胤褆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不住了。趁着下午武藝課結束得早,他一把拉住準備回毓慶宮的太子弟弟,神秘兮兮地從袖中掏出那方素綢包裹。
"保成,給你看個好東西!"他眼睛亮晶晶的,獻寶似的展開綢布,露出上面整齊排列的阿拉伯數字和九九乘法表。兩個小腦袋立刻湊到了一處,在演武場邊的石階上擠作一團。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胤褆小聲念叨着,手指在紙上逐行指點。太子起初還有些茫然,但很快就被這新奇的法子吸引住了,跟着兄長一句句地複誦。沒過多久,兩人就你一句我一句地接龍背誦起來,清脆的童聲在空曠的場地上格外清晰。
背得熟了,胤褆突然抓起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劃拉出"3×4="的字樣。太子眨眨眼,立刻會意,用小靴子尖在沙上蹭出個"12"。兩人相視一笑,像是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遊戲,你寫一題我答一題,漸漸竟較起勁來。樹枝在沙地上劃得飛快,從簡單的"2×5"漸漸升級到"7×8",演武場邊滿是窸窸窣窣的運算聲和偶爾爆發的歡笑聲。
侍衛們遠遠守着,隻見兩位小主子頭碰頭地蹲在沙地前,杏黃的袍角和石青的衣擺都沾了塵土也渾然不覺。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沙地上的算術題寫了又擦,擦了又寫,最後密密麻麻布滿了整片空地。
……
兩個孩子對阿拉伯數字和算術表現出了驚人的熱情。每逢休沐日,天剛蒙蒙亮,永和宮的宮人們就能聽見殿外傳來輕快的腳步聲——胤褆和太子總是最早到的,兩人懷裡抱着厚厚的宣紙和筆墨,眼睛亮得像晨星。
起初,伊爾哈隻是教些簡單的個位數運算。可不過兩三次課後,兩個孩子就能舉一反三。太子會趴在案幾上,小手攥着毛筆,一筆一劃地列豎式;胤褆則喜歡掰着手指驗算,嘴裡還念念有詞。有次下着小雨,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都沒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整個下午殿内隻聽得見毛筆在紙上沙沙作響,和偶爾迸發的歡呼:"姑爸爸,我算出來了!"
到第五個休沐日時,兩個孩子已經能像模像樣地計算"三十六乘五十七"這樣的題目了。太子擅長拆分數字,總能把複雜的運算化成幾道簡單的式子;胤褆則另辟蹊徑,常常用畫格子法來解乘法題。兩人你追我趕,有時算到興起,連午膳都顧不上用,還是伊爾哈讓琉璃端着點心在一旁候着,見縫插針地喂他們幾口。
最叫人稱奇的是,他們竟自己琢磨出了驗算的法子。太子會在算完後把數字倒過來再算一遍,胤褆則發明了用算籌輔助檢查的法子。有次兩人同時得出不同的答案,較真地重新計算了三遍,最後發現是太子抄錯了一個數字,惹得胤褆得意地直晃腦袋。
為了方便學習,伊爾哈還将炭筆貢獻了出來,兩人用來學習更容易了。
得到了新知識的兩人總想做點什麼證明自己。這日休沐,胤褆和太子特意早早來到禦花園,在石桌上鋪開宣紙,擺好筆墨,像模像樣地當起了小夫子。可四歲的胤祉剛坐下就開始打瞌睡,小腦袋一點一點的;胤禛更是坐不住,沒一會兒就跑去撲蝴蝶了。
"大哥,太子哥哥,你們在玩什麼呀?"純禧公主牽着榮憲的手好奇地湊過來。太子眼睛一亮,立即挺直腰闆:"我們在教算術呢!"說着在紙上工工整整寫下"1+1=2"。
三位公主頓時來了興緻。榮憲最是聰慧,不一會兒就學會了阿拉伯數字的寫法;端靜公主雖然年紀小,但記性極好,很快就能背出"一一得一";純禧公主則對運算最感興趣,纏着胤褆教她"23+45"這樣的題目。
"不對不對,二姐姐你看,"胤褆急得直撓頭,"這裡要進位..."他抓起純禧的手,一筆一畫地教她寫豎式。太子則蹲在段靜身邊,耐心地陪她一遍遍背誦乘法表。暖陽透過枝葉斑駁地灑在石桌上,映照着紙上歪歪扭扭卻格外認真的數字。
遠處樹蔭下,伊爾哈搖着團扇,含笑望着這一幕。琉璃輕聲道:"娘娘不去指點幾句?"伊爾哈搖搖頭:"讓他們自己琢磨去。"話音未落,就聽見純禧突然歡呼:"我算出來啦!六十八!"幾個小腦袋立刻湊到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論起來,驚飛了枝頭歇息的雀鳥。
…….
這天午後,伊爾哈正坐在廊下,含笑看着榮憲公主手把手教三阿哥認數字。小公主極有耐心,握着弟弟肉乎乎的小手指,在沙盤上一遍遍寫着"1、2、3",三阿哥雖然還說不利索,但烏溜溜的眼睛卻盯得認真,時不時發出"咿呀"的應和聲。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庭院的甯靜。琉璃匆匆穿過月洞門,連行禮都顧不上,湊到伊爾哈耳邊低聲道:"娘娘,景陽宮來報,戴佳貴人發動了,說是胎位有些不正......"
伊爾哈手中的團扇"啪"地落在青石闆上。她立即起身,卻見三阿哥正仰着小臉,懵懂地望着自己。略一沉吟,她快速吩咐道:"你留在這兒照看孩子們,讓乳母備些點心哄着。青玉,去太醫院再請兩位擅長婦科的太醫;紅绡,取我的對牌開庫房,把那支百年老參帶上。"
說話間已快步往外走去,幾個大宮女小跑着跟上。伊爾哈邊走邊攏了攏鬓發,突然想起什麼,回頭對琉璃道:"若阿哥公主們問起,就說我去給他們摘石榴了,千萬别吓着孩子。"話音未落,人已轉過影壁,隻餘下一陣環佩叮當的聲響。
伊爾哈踏進景陽宮的院門,等了許久才聽見内室傳來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接生婆抱着襁褓出來時,卻面色發白,雙手直打顫,跪在地上頭都不敢擡:"回、回皇貴妃娘娘,是位小阿哥,隻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隻将襁褓微微掀開一角。
伊爾哈心頭一緊,伸手接過孩子細看。小阿哥臉蛋紅撲撲的,正閉着眼睛哇哇大哭,可包裹在錦被裡的兩條小腿卻明顯不對稱——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像株還沒長勻稱的小樹苗。
"傳太醫!"她将孩子往懷裡摟緊了些,指尖輕輕撫過那截短小的腿骨。三位太醫輪番診視後,最年長的王太醫捋着胡須回禀:"七阿哥身子骨結實,隻是這右腿......"他比劃了個手勢,"若日後長得慢些,行走時怕是會有些跛。"
殿内霎時靜得可怕,隻聽得見嬰兒的抽噎聲。伊爾哈低頭看着懷中小阿哥皺巴巴的小臉,忽然發覺他右眼角有顆小小的淚痣,像極了前幾日教胤禛認數字時,墨汁滴在宣紙上暈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