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的深夜,趙涔亦的辦公室宛如一座孤島,玻璃幕牆外,閃電如銀蛇般撕裂夜幕,将他的側影無情地劈成兩半,恰似他此刻内心的撕裂。
電腦屏幕上,南城河全息投影項目的數據在雨幕的映襯下泛着冷光,仿佛無數冰冷的細針。他死死盯着那些不斷跳動的數字,眉頭擰成一個死結。
作為項目負責人,他就像一個走鋼絲的人,既要小心翼翼地處理事故後的後續事宜,又要在集團内部的權力鬥争漩渦中艱難求生。
陸青雲即将退休,集團内部守舊派和以陸修遠為首的激進派矛盾日益激化,而這次項目事故無疑成了守舊派手中那把鋒利的刀,狠狠刺向他們。
“趙總,盛世地産的撤資函。”助理林與頂着濃重的青黑眼圈,像一隻疲憊的倦鳥,聲音裡滿是忐忑,将文件輕輕放在桌上,那動作仿佛在放置一枚随時會爆炸的炸彈。
趙涔亦翻開文件的瞬間,辦公室陷入了詭異的寂靜,隻有窗外的雨聲愈發急促,像是命運的鼓點。不僅是盛世地産,其他投資方也開始動搖,顯然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他攥着文件的手指節發白,如同冬日裡的枯枝,意識到這不僅是項目危機,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商業圍剿,而他,已然成為了這場圍剿中的獵物。
“趙總,材料二次檢測結果。”林與再次将文件放在他手邊,紙頁邊緣還沾着工地帶回的泥漬,仿佛訴說着工地的艱辛與不易。
趙涔亦翻開報告時,腕表指針正指向淩晨兩點十七分,這個時刻像一根刺,精确地刺痛了他——去年深秋,周漾因為天合世界城項目和他一起加班,也是這個時刻。
那時的他們,還沒有表明彼此心意,工作雖然忙碌,卻還有着借合作的關系見面的陪伴。
趙涔亦翻開報告,臉色愈發陰沉,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新材料的穩定性遠不如預期,這意味着之前的設計方案可能要全部推翻重來。
數據曲線在視網膜上燒灼出焦痕,新型環保混凝土的耐候性驟降40%,這意味着造價三億的懸浮觀景台将成為空中危樓,仿佛随時會在風中崩塌。
他扯松領帶,喉結滾動着咽下鐵鏽味的焦慮,那感覺就像吞下了一團燃燒的火焰。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父母的身影,那段痛苦的回憶如潮水般再次湧上心頭。
他清楚地記得,父親被同行陷害,在負責的工程造價報表上動手腳。母親發現了真相,眼中滿是焦急與擔憂,“你一定要為自己自證清白,不能背負這樣的罪名!”母親的聲音在耳邊回響。
可父親一向正直,不想陷入權謀和站隊鬥争的泥潭,最終選擇辭職出國援建,憑借自己的專業做好的工程。母親不理解父親的決定,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又遭到抛棄,毅然遠走他鄉。
在國外穩定後,母親給他建議參加國外有名的競賽,“在國外好好發展,不要像你父親一樣被權力玩弄,一定要站穩腳跟。”母親的話語中帶着無奈與期望。
如今,他雖然在國内有名建築商貿集團,卻依然陷入了類似的困局,命運仿佛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很晚了,林與辛苦了,你先下班吧,我會跟行政部講明天放你一天假,在家陪孩子吧。”趙涔亦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些,就像努力在暴風雨中保持平靜的湖面,但他的眼神中依然藏不住疲憊與焦慮。
與此同時,周漾正站在醫院走廊裡,望着窗外的雨幕出神,眼神中滿是迷茫與擔憂。
陳淺的傷勢已經好轉,但她心中的愧疚并未減輕,那愧疚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她的心頭。手機震動,是趙涔亦發來的消息:“今晚加班。”短短幾個字,讓她的心涼了半截,仿佛被潑了一盆冷水。
自從項目出事後,趙涔亦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就像一座沉默的冰山。他們之間的交流,也隻剩下工作上的簡短對話,那些曾經的甜蜜與溫暖,仿佛都被這場項目危機吞噬了。周漾回想起幾天前在施工現場的争吵,那是他們在一起後第一次激烈的沖突,每一句話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刺痛着彼此的心。
“這些國外的技術根本不适合國内的環境,也不适合南城河的項目理念!”周漾指着設計圖紙,語氣激動,眼眶裡閃爍着焦急的淚花,聲音裡滿是擔憂與急切。
“我們應該從中國傳統建築中尋找靈感,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國外的東西!傳統建築曆經歲月沉澱,蘊含着古人對建築與自然、人文關系的深刻理解,我們用傳統建築的營造智慧,結合現代營銷理念,能打造出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市場吸引力的建築項目。”
趙涔亦的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他的眼神中帶着疲憊與煩躁,仿佛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周漾,你太理想化了。現在項目已經面臨危機,傳統建築的施工周期長、成本高,根本無法滿足現代市場快速周轉的需求。我們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支撐項目,快速完成項目才能在市場中立足,我輸不起,這個項目也輸不起!”
“難道傳統建築就沒有可取之處嗎?”周漾眼眶泛紅,聲音有些哽咽,心中滿是委屈與不甘,“你看看那些百年、千年的古建築,它們曆經風雨依然屹立,靠的就是傳統營造技藝的精妙。老一代傳統建築師,他們遵循傳統建築的營造法則,一個項目往往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用時間打磨建築品質,靠建築本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吸引客戶。而我們呢,過度依賴科技,快速堆砌項目,這樣的建築沒有靈魂,也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趙涔亦!你看看這些設計圖紙!”周漾猛地将平闆推到桌前,南城河全息投影的3D模型在冷白光中流轉,映得她眼底泛起淚光,“你把飛檐翹角做成幾何切面,用激光束替代傳統瓦當,這哪裡是傳承?分明是披着中式外殼的科技标本!”
趙涔亦捏着咖啡杯的指節發白,瓷杯在桌面劃出刺耳的聲響:“不打破傳統框架,如何實現文化再生?國外早就在用數字孿生技術重塑曆史街區,我們難道要抱着鬥拱榫卯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周漾抓起案頭的《營造法式》重重摔在桌上,泛黃書頁簌簌抖動,“宋代匠人用糯米灰漿砌牆,曆經八百年風雨不倒;徽州古宅的天井設計,讓自然光與雨水形成生态循環。這些智慧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建築哲學,不是你用全息投影就能複制的!”
“哲學能解決工期問題嗎?能說服投資方嗎?”趙涔亦突然起身,椅子在地面拖出尖銳的摩擦聲,“你以為我不知道傳統建築的美?可現在南城河項目資金鍊斷裂,投資方每天都在催進度!國外的模塊化建造技術能縮短三分之二工期,智能監測系統能規避80%的安全隐患,這些才是救命稻草!”
周漾後退半步,撞上身後的資料架,泛黃的古建築測繪圖紙紛紛飄落:“所以在你眼裡,建築就是冰冷的效率數據?你忘了當初為什麼學建築?我們不是為了讓鋼筋水泥吞噬文化根基!”
“夠了!”趙涔亦猛地捶在桌上,震得平闆電腦劇烈晃動,“你總說我崇洋媚外,可你知道國外的建築圈有多殘酷?我在MIT實驗室連續三個月睡在折疊床上,被導師罵得一文不值!現在你輕飄飄一句‘忘了根’,就能否定我這些年的掙紮?”他喉結滾動,聲音突然變得沙啞,“國内建築圈講究人脈關系,靠喝酒應酬拿項目。可在國外,隻有用數據說話,用技術證明自己……我隻是想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給我們一個不用看别人臉色的未來。”
死寂籠罩辦公室,唯有電腦風扇發出微弱的嗡鳴。周漾彎腰撿起地上的圖紙,指尖撫過某處标注的“月梁做法”,聲音輕得像在說給自己聽:“可真正的未來,不該是讓傳統建築在數據洪流裡徹底消失。”她轉身時,發絲掠過投影儀的藍光,在牆上投下破碎的剪影,“就像你曾說過,建築要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現在看來,你連橋的方向都走反了。”
争吵過後,兩人陷入了冷戰。趙涔亦把自己埋在工作裡,試圖用忙碌來麻痹自己,逃避内心的痛苦與迷茫,就像一隻躲在殼裡的蝸牛。而周漾則全身心投入到陳淺的康複和紀錄片的籌備中,想用工作填補心中的失落,那失落就像一個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
深夜,周漾回到自己家,看着趙涔亦一個月前留在這裡的白襯衫,除此之外空蕩蕩的屋子,心中一陣酸澀,仿佛被人狠狠揪了一下。
她打開電腦,開始整理紀錄片的資料,和這次事故的安全施工材料,卻不由自主地想起趙涔亦。她知道他壓力很大,也明白他内心深處的不安——父母失敗的婚姻,讓他對感情始終保持着距離,就像築起了一道厚厚的城牆,對理想主義抵觸。父親的理想化和職業選擇,讓他抵觸理想主義的事物。
但她沒想到,這次的分歧會讓他們的關系變得岌岌可危,他就像一座看似露在海平面的冰山,而萬年的冰川根本不會因為她的一點溫暖而融化。
第二天,趙涔亦在辦公室裡揉着太陽穴,腦海中不斷回響着周漾的話。他何嘗不想和她好好溝通,但每次話到嘴邊,就變成了冷漠的回應,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阻止他。
他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更害怕重蹈父母的覆轍,或者被親近的人抛棄,比起虛無的感情,工作給他帶來的現實感更好把握,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趙總,陸總找您開會。”助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趙涔亦起身,整理了一下領帶,朝會議室走去,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充滿了無力感。等待他的,是守舊派的新一輪責難,還有更多關于項目的難題,仿佛是一個永遠走不出的迷宮。
會議室内,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仿佛暴風雨前的甯靜。守舊派的高管們你一言我一語,将項目事故的責任全部推到趙涔亦和陸修遠身上,每一句話都像一把重錘,砸在他們的心上。
“你們年輕人啊,就喜歡追求新東西,沉不住氣!”一位頭發花白的高管敲着桌子,語氣嚴厲,“新材料的運用哪是一朝一夕的事?得經過時間的打磨、實踐的檢驗才能用在項目上!建築是什麼?那是百年大計,地基不牢地動山搖,容不得半點馬虎!”
另一位戴着金絲眼鏡的高管也跟着搖頭,滿臉痛心疾首:“現在的年輕人,以為在國外喝了幾年洋墨水,就把老祖宗的東西全忘了!看看那些老一代傳統建築師,人家做項目,從選址、設計到施工,一步一個腳印,遵循傳統建築的營造法式,一個項目能做上好幾年甚至幾十年。他們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對傳統的敬畏,對品質的堅守!這樣做出來的建築,才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再看看你們,”又有人拍着桌子站了起來,滿臉怒容,“過度依賴科技,追求速度,恨不得一個月就搞出個項目。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沒有時間的沉澱,沒有文化的根基,就是一堆沒有靈魂的鋼筋混凝土!這次項目出問題,就是你們急功近利的後果!”
陸修遠剛要反駁,趙涔亦按住了他的肩膀,眼神中帶着無奈與隐忍,“各位前輩,我承認這次項目确實存在問題。但我們采用新技術也是為了推動行業發展,而且我們也在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希望大家給我們一些時間。”
“時間?”最先開口的高管冷哼一聲,“你們浪費的時間還不夠多嗎?建築不是兒戲,不是你們拿來實驗的玩具!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那都是經過千百年驗證的,你們倒好,放着現成的不用,非要另辟蹊徑,現在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會議結束後,趙涔亦獨自站在公司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的雨夜。手機在口袋裡震動,他掏出來,是周漾發來的消息:“今天有暴雨,記得帶傘。”看着屏幕上的文字,他的喉嚨突然發緊,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但很快又被無奈與痛苦淹沒。會議上老一代建築師的觀念竟然和周漾不謀而合,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他苦惱不得解。
他想回複,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麼。猶豫片刻,他關上手機,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看來,或許隻有把項目做好,才能證明自己,才能給周漾一個未來,卻不知自己的沉默和逃避,正在一點點消耗着周漾的熱情,也讓他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就像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而此時的周漾,還在期待着趙涔亦能主動打破僵局。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更深的誤解和痛苦。周漾的手指懸在發送鍵上顫抖,對話框裡“記得吃飯”四個字被删了又輸,最終變成機械的“今天有暴雨,記得帶傘”。
她望着病房玻璃門倒影裡自己浮腫的眼睑,想起昨夜整理紀錄片素材時翻到的視頻——三個月前趙涔亦蹲在南城老宅天井裡,指尖撫過斑駁的磚雕紋樣,眼神柔軟得像春日的南城河,聲音裡滿是驚喜與熱愛,“你看這些冰裂紋花窗,明代匠人用糯米灰漿調配出不同折射率的琉璃,能讓陽光在雨天也……”那時的他,眼中閃爍着對傳統建築的熱愛,與現在的冷漠判若兩人,仿佛是兩個不同的靈魂。
此刻手機突然震動,驚落她眼睫上的水珠。點開卻是吳諧發來的施工現場照片:被雨水泡脹的設計圖紙上,她親手标注的傳統榫卯結構方案被紅筆粗暴地劃了叉。她的心猛地一痛,仿佛自己的心血被無情踐踏,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心中滿是委屈與憤怒。
轉機出現在某個尋常的清晨。工地角落的監控攝像頭無意間錄下了關鍵證據——盛世地産雇人破壞施工設備,導緻陳淺意外受傷的全過程。
畫面中,幾個陌生男子鬼鬼祟祟地潛入工地,對着設備動手腳,而這一切都被清晰地記錄下來,就像一部揭露真相的電影。證據确鑿,警方迅速介入調查,盛世地産的陰謀終于敗露,真相大白于天下。
與此同時,經過反複檢測和驗證,他們研發的新材料被證明并無問題,結構設計也沒有問題,現場的坍塌也是人為破壞,之前的數據異常不過是敵人的惡意篡改。這個發現讓整個團隊為之振奮,歡呼聲在辦公室裡回蕩,也讓趙涔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光明,佐證他的很大部分決策沒有錯,周漾公司的設計和材料運用為沒有問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新一代的建築師們日夜奮戰,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每一次修改都凝聚着他們的心血;一線工人們兢兢業業,确保每一個施工環節都精準無誤,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文化館積極提供傳統建築資料和文化支持,為項目注入文化的靈魂;媒體則大力宣傳項目的理念和進展,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偉大的項目。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南城河全息投影項目逐漸走上正軌,就像一艘迷失方向的船,終于找到了正确的航線。
四月中下旬,項目終于完美建成。經過十幾輪嚴格的前期驗收,隻等五一對大衆開放。看着眼前宏偉而又充滿科技與傳統融合之美的建築,趙涔亦心中感慨萬千,一向冷峻的他此刻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曾經壓在他心頭的巨石終于落地,他以為随着項目的成功,他和周漾之間的裂痕也能随之愈合,就像修補好一件破碎的珍貴瓷器。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項目結束後,趙涔亦滿心歡喜地打算找周漾坦白自己的感情,卻從陸修遠口中得知,周漾已經申請了北城大學的建築學博士入學考試,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考核項目設計中。
趙涔亦這才驚覺,他和周漾之間的疏遠并沒有随着項目的完工而有所改變,反而在不知不覺中愈演愈烈,就像兩條漸行漸遠的平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