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得孩子們同意後,蘇晚将糧票、肉票和錢交給陸遠川去點餐。
孩子們還是頭一回吃到魚肉,一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
不過比起魚肉,他們顯然更喜歡沒有刺的羊肉,尤其是那鮮嫩的蔥爆羊肉,筷子幾乎沒停過。
羊肉泡馍的新奇吃法更是讓他們興奮不已,小手捧着碗,學着大人的樣子把馍掰碎了泡進羊湯裡。
午飯後,一家人來到電影院,正趕上最新上映的芭蕾舞劇電影《紅色娘子軍》。
蘇晚早有準備,從布兜裡掏出幾包用舊報紙包好的炒瓜子和鹽水花生,這可是看電影時難得的零嘴兒。
孩子們第一次走進電影院,一個個瞪大了眼睛。
陸睿好奇地摸着翻闆座椅,保國仰頭數着天花闆上的燈盞,兩個小的更是興奮地在小過道裡跑來跑去。
直到燈光暗下來,銀幕上出現閃閃發光的八一電影制片廠廠标,四個孩子才趕緊并排坐好,連手裡的瓜子都忘了嗑。
幾個孩子全神貫注地盯着銀幕,看得入了迷。
對蘇晚來說,雖然這黑白影片的服裝道具遠不如後世精緻,但緊湊的革命劇情和激昂的配樂卻格外引人入勝。
她不知不覺間竟忘記了膝上的瓜子花生,連手指間捏着的半顆花生米都忘了送入口中。
陸遠川側頭看着自家媳婦和孩子們如出一轍的專注神情,又低頭看了看手中原封未動的零食包,不由搖頭輕笑。
昨晚蘇晚還信誓旦旦地說“看電影怎麼能少了零嘴”,特意炒了瓜子、烤了花生。
如今倒好,她自己反倒跟孩子們一樣,看得連零食都忘了吃。
電影散場後,陸睿仰着小臉期待地問:“爸爸、媽媽,我們以後還能來看電影嗎?”
保國雖然沒有說話,但亮晶晶的眼睛裡也寫滿了同樣的渴望。
“我也想再看!”衛國拽着媽媽的衣角蹦跳着說。
安安則模仿着電影裡的芭蕾舞動作轉了個圈:“我喜歡跳舞的姐姐們!”
蘇晚看着孩子們意猶未盡的樣子,摸了摸安安的發辮:“以後有時間,我們就來看電影。”
在她看來,這不過是件小事,能讓孩子開心就值得。
此時的蘇晚還不知道,這場電影在安安心中悄悄種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
那個坐在影院椅子上,目不轉睛盯着銀幕上芭蕾舞者的小女孩,從此對舞蹈着了迷。
許多年後,當安安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時,她總會想起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想起銀幕上那些翩翩起舞的紅色娘子軍,那是她藝術夢想最初的啟蒙。
走出電影院,午後的陽光依然明媚。
陸遠川擡起手腕,看了看那塊陪伴他多年的軍表:“時間還早,要不要去新華書店看看?聽說新到了一批連環畫。”
陸睿和保國自然是滿口答應,這兩個可是出了名的小書迷。
衛國和安安雖然年紀小,但對小人書也是愛不釋手。
四個孩子一聽要去書店,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陽光下,“新華書店”四個鮮紅的大字熠熠生輝。
推開略顯陳舊的玻璃門,撲面而來的是油墨香與樟腦丸混合的獨特氣息,那是這個時代書店特有的味道。
正中央的展示台上,鋪着暗紅色的絲絨布,上面整齊陳列着最新出版的《紅燈記》連環畫和《紅旗譜》。
燙金的工農兵形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仿佛要從封面上躍然而出。
“媽!快來看!”
保國和陸睿這兩個小書迷幾乎同時發現了目标,興奮地指着櫃台裡那本《奇襲白虎團》。
封面上的解放軍戰士正做出投擲手榴彈的英勇姿态,栩栩如生。
蘇晚剛要掏錢,卻被陸遠川輕輕按住。隻見他走向櫃台,從軍裝内袋鄭重地取出軍官證,低聲與營業員交談了幾句。
紮着兩條麻花辮的年輕女營業員看到軍官證,臉頰微微泛紅,趕忙轉身從抽屜裡取出一張蓋着紅色公章的“内部購書券”。
“謝謝姐姐!”
保國接過嶄新的連環畫,像模像樣地敬了個軍禮,雖然動作還不夠标準,但那認真的模樣逗笑了所有人。
陸遠川揉了揉兒子的頭發,眼角的笑紋裡藏着隻有蘇晚才懂的溫柔回憶。
當年在朝鮮戰場,他的枕頭下就珍藏着這本小說的原版,陪伴他度過無數個寒冷的夜晚。
蘇晚沿着書架慢慢踱步,忽然在自然科學區最底層的角落發現了一套落滿灰塵的《十萬個為什麼》。
她蹲下身,纖細的手指輕輕撫過1970年修訂版的燙金書脊。
這套珍貴的科普讀物在未來的版本中将被删改得面目全非,而現在,它們還保持着最初的模樣。
“同志,這套書怎麼賣?”
“那是處理品。”營業員頭也不擡地回答,“缺了第三冊,要的話給兩張工業券。”
蘇晚默默記下了書架編号,心裡已經開始盤算着如何托人補齊缺失的那一冊。
餘光中,她看到安安正趴在兒童讀物區,小手指着《小蝌蚪找媽媽》裡精美的插圖;
衛國則在一旁嘩啦嘩啦地翻着《草原英雄小姐妹》。
蘇晚讓孩子們各自挑選喜歡的小人書後,又特意為育紅園的孩子們選購了一批圖文并茂的啟蒙讀物。
她細心地挑選着,既要考慮内容的趣味性,又要兼顧教育意義。
“這本《小馬過河》很适合小班的孩子,”蘇晚對營業員說,“再拿十本《雷鋒的故事》吧。”
轉到教師用書區時,她的目光停留在幾本教育理論書籍上。
雖然這些書在當下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她還是悄悄選了幾本,準備帶回去給園裡的老師們傳閱。
她特意要了張牛皮紙,将給育紅園的書單獨包好,免得和孩子們的混在一起。
“媽媽怎麼買這麼多書?”保國好奇地問。
“這些是給育紅園小朋友和老師的禮物。”
蘇晚蹲下身整理書堆,“就像媽媽常說的,好書就像明燈,能照亮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