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仰起臉,看見這個在軍營裡雷厲風行的漢子,此刻眼中隻映着她一個人的身影。
那雙平日銳利的眼睛,此刻溫柔得能滴出水來。
“你呀!”
蘇晚輕笑出聲,伸手環住他的脖頸,把臉埋在他肩窩處。
男人身上熟悉的氣息讓她安心,“我這都是小打小鬧,哪比得上你們。”
話未說完,就被陸遠川用額頭輕輕抵住。
他望進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媳婦帶着軍嫂們闖出一片天,這還不叫本事?”
說話時,溫熱的氣息拂過她的臉頰。
蘇晚望進他盛滿星光的眼眸,突然就笑了:“陸團長這是要給我記功啊?”
“記,當然要記。”
陸遠川故意闆起臉,眼裡卻滿是笑意,“回頭給你發個‘最佳軍嫂'獎狀。”
夜風輕拂,将兩人的笑聲揉碎了灑進月光裡。
窗外,哨兵換崗的腳步聲隐約可聞,更顯得這方寸之間的溫情格外珍貴。
在系統的周密安排下,蘇晚再也不用為原材料來源發愁。
每周三上午,她都會準時出現在郵局,簽收從上海寄來的包裹。
上好的鞋面布料和優質膠底整整齊齊地碼放在木箱裡,每箱都附有正規的采購單據和質檢證明。
部隊的運輸車會順路将這些材料運往鞋廠。
如今,這個小小的鞋廠已經成了駐地重點扶持項目。
當改良後的第一批樣品送到部隊後勤處時,幾位領導當場就拍闆訂制了一批軍鞋試用。
“這鞋底比咱們現在的還要耐磨,”後勤主任反複檢查着樣品,“先訂200雙試試效果。”
一個月後,第一批300雙男士老北京布鞋順利完成。
全黑的鞋面配着膠底,既保留了傳統布鞋的舒适,又有着不輸皮鞋的挺括版型。
張桂蓮帶着女工們反複檢查每一道工序,連針腳都要求分毫不差。
“這鞋看着就上檔次,”楊紅梅摸着成品贊歎道,“比百貨大樓裡賣的皮鞋還氣派。”
第二天一早,蘇晚就帶着楊紅梅和力氣最大的牛嫂子去了市百貨大樓。
唐經理仔細查驗了每一雙鞋,甚至當場試穿走了幾圈。“好!”
他拍案叫絕,“這質量,這做工,放在一樓精品區都夠格!”
當天下午,雙方就簽下了長期供貨合同。
看着唐經理鄭重地蓋上公章,蘇晚知道,鞋廠的發展終于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回去的路上,楊紅梅一直摸着那份合同,笑得合不攏嘴:“小蘇同志,我們成功拿下合同了!”
随着訂單量不斷增加,鞋廠開始擴招人手。
在部隊領導的支持下,蘇晚制定了一套“以老帶新”的培訓方案。
30名新加入的軍嫂被分成小組,由張桂蓮等老員工手把手指導。
車間裡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熟練工身邊圍着三四個學徒,從裁剪到縫制,每個步驟都反複示範。
“咱們紅星鞋廠現在要正規化運營了。”
在全體會議上,蘇晚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
楊紅梅正式接手廠長職務,負責統籌管理全廠事務。
她面前總是擺着三本賬冊:材料入庫單、生産進度表和财務收支簿,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
蘇晚則組建了銷售團隊,專門負責對接客戶、拓展市場。
她辦公桌的抽屜裡鎖着幾份重要合同,最上面那份就是與部隊簽訂的軍鞋訂單。
生産車間裡,張桂蓮正帶着質檢小組檢查最新一批成品。
她手裡拿着蘇晚提供的軍鞋樣闆,比對着每一個細節。
“鞋面要加寬2毫米,後跟的襯布再加一層。”
她指着圖紙對軍嫂們講解,“這樣既保證透氣,又能防水。”
與此同時,牛美蘭正在倉庫清點到貨的軍綠色帆布。
她手裡拿着樣品反複揉搓:“這次的料子比上批更厚實,做出來的鞋肯定更耐穿。”
說着,在本子上記下入庫數量。
當第一批改良版軍鞋樣品送到部隊時,後勤處長連連稱贊:“這鞋底紋路深,防滑;鞋幫加了透氣網,不悶腳;關鍵是防水處理做得真好!”
他當場就追加了500雙訂單。
曾經隻會圍着竈台轉的女人們,現在談起“生産效率”“質量标準”來頭頭是道。
每當送貨的軍卡駛離大院,她們總會不約而同地望向門口那塊嶄新的招牌。
“紅星集體鞋廠”,陽光下,那幾個大字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