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眉頭微蹙問左右道:"你們一路上看見乞兒了嗎。"
“沒有”彩霞和一衆侍衛都搖頭道。
"倒是稀奇。"柳卿卿淺啜香茗,眸中閃過一絲疑惑。
彩霞不解道:"沒有乞丐不是好事麼?咱們落月鎮不也沒有?"
"這如何能比?"柳卿卿輕搖團扇,"落月鎮不過萬餘人口,靠着巴陵幫的生意才讓百姓都有生計。可這江都郡六十萬人口,揚州更是富甲一方,商賈雲集之地,怎會沒有無業遊民?往常越是富庶之處,乞丐越是聚集才是。"
鄰座一位青衣老者聞言,捋須笑道:"姑娘是外鄉人吧?自去歲起,揚州城的乞丐都被佛堂收容了。"
柳卿卿眸光微動,欠身施禮:"多謝老丈指點。不知這佛堂是何方善人所建?竟有如此手筆?"
老者面露得色:"在揚州能有這等實力的,自然是庾閥。俗話說'庾門一開,揚州潮來'啊。"
"庾亮、庾翼的故事,小女子在書中讀到過。"柳卿卿執扇掩唇,語帶欽慕,"隻恨生不逢時,未能一睹先賢風采。"
老者談興愈濃,将庾氏幾百年榮光娓娓道來。又說起庾老夫人八旬壽誕在即,庾家在城外新建佛塔供奉舍利,城中乞丐盡數收容其中,白日幫忙修建佛塔,庾家供其三餐溫飽,全了老夫人一片慈悲心腸。
"原來如此。"柳卿卿輕歎,"這般善舉,既供奉佛祖,又救濟貧苦,當真是一舉兩得。"
"正是!"老者連連颔首,"庾老夫人禮佛多年,最是慈悲為懷。"
她眉眼含笑,素手執壺為老者斟了一杯清茶,溫聲道:"多謝老丈指點。在下初至揚州,隻覺此地繁華錦繡,遠勝他處,令人沉醉。不知這揚州城内,還有哪些名士風流值得一觀?若想采買些土儀特産,又該往何處去,才能尋得最地道的滋味?"
老丈見“他”談吐文雅,又對揚州贊譽有加,心中歡喜,不由興緻更濃,捋須笑道:"後生既問,老朽便與你細細道來。"于是口若懸河,将揚州的名士轶事、風物特産一一道來,言語間滿是自豪。柳卿卿凝神靜聽,時而颔首,時而輕笑,時而驚訝捧場,哄得老丈将身居揚州五十載所知,如倒豆子般一股腦講給柳卿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