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墨甯已經将帖子遞給王府和許府了,卻不想去下帖子時,王府的管家告知墨甯王爺帶着許老一同去莊子上了,深秋入寒,王府有個溫泉莊子,楚甯同許歸山又是實打實的師徒,便孝敬師父去了。
王府的管家說王爺沒說多久回來,少說也得十幾天,待王爺回來便将帖子給王爺。
莫時言便沒什麼事可做了,在家裡待了三日。
第三日,二皇子親自帶着暗衛來了定國公府。
各個都是收集情報的一把好手,不說生意做得多好,但不會關門就是了。
墨書已經将鋪子尋好了,找了工匠重新裝修。
莫時言收了人,二皇子便匆匆告辭了,莫時言也有些摸不着頭腦,怎麼二表哥比太子表哥還忙得感覺。
莫時言得了人,便也不偷閑了,點了四十個人跟着他進了院子,十個人先去打探一下京中各家小姐的性格品性。
四十個人兩兩一組,前往各州府開書鋪,不說别的,府城一定要開,選址裝修按京城的鋪子标準來。
等京城的鋪子裝修好了,墨書跟着一同去,定一下選址和裝修。
情報方面莫時言隻說讓他們多注意各地有沒有貪贓枉法的情況,若是有便直接給二皇子便是。
主要是放出消息,每月書鋪都收好的詩文,屆時每旬會選出十篇刊印成冊,若是上榜便能得十兩銀子。
别的不說,十兩銀子對世家而言不多,對農家而言卻可是供一家人兩年的開支了。
如此一來,世家子若是求名,可以選擇将文章留在書鋪,農家子求财也是同理。
評選方面莫時言特意請了許歸山,以許老如今的聲望自然不必擔心。
科舉制至今鮮少見農家子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農家子家貧,多數是不會選擇供孩子去念書的,念書的束脩、書本、筆墨,都是不小的開銷。
莫時言一一說完,也已經入夜了。
左右現下都還未開始,莫時言便讓這些人分班跟着他和安平公主。
莫時言讓墨甯将暗衛帶去自己先前準備好的三進院子,之前莫時言讓管家收拾了一個大院子出來給暗衛做落腳點,以後留下的十人在京中也是在那裡落腳。
莫時言索性讓墨甯這幾日先在暗衛那邊負責衣食住行,墨染也要回來了。
安排妥當後已然是深夜,莫時言便休息了。
鋪子還未弄好,許歸山與楚安還未回來,莫時言便開始了許府國公府兩頭跑的日子。
上午在許驚秋那裡詢問不解之處,下午便在國公府陪着安平公主,隔兩三日便抽空入宮給他娘盡一盡孝心。
莫時言跟皇後娘娘說了自己派了人去查那些小姐品性如何,隻等消息便是,皇後娘娘便不再逼迫謝鶴嶼。
墨竹尋到了制紙的師傅,莫時言便讓墨甯給墨竹打下手,在京郊找個莊子,将人安排在京郊造紙。
又請了雕刻師傅雕了字塊,在一處印書。
張羅了大約半個月左右,才算是弄妥了。
莫時言派去的暗衛打探了一個月左右,終于摸清了皇後娘娘屬意的幾個大家閨秀。皇後娘娘經過深思熟慮,最終選定了吏部尚書之女。
太後得知此事後,心生一計。她借着開賞梅宴的名頭,巧妙地安排了這幾位閨秀入宮參宴,太子到了适婚年齡,太後安排的賞梅宴又特請了幾位大家閨秀,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妃便在這幾人中了。
在宴會之上,衆人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藝,以期能得到太後和皇後娘娘的青睐。
程鶴嶼也去了,不過為女眷清白考慮,程鶴嶼隻在席間匆匆露了一面。
吏部尚書之女,更是儀态萬千,宛如一朵盛開的梅花,引得衆人矚目。
席間,兩人目光對視了瞬間。這匆匆一面,卻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子妃人選便定了吏部尚書之女,隻是可惜當時在場都是女眷,莫時言不便到場,而安平公主已經七個月了,如今天氣冷,又開始落雪了,自然也不好到場。
這還是後面楚安的王妃來同安平公主講的。
太子妃人選定了,聖旨在賞梅宴過後兩天便下了,太後與皇後便常召她進宮,程鶴嶼也時常備些女兒家的首飾給她,兩人感情日漸升溫。
程鶴嶼那邊解決了,莫時言便将暗衛都調了回來,京城的鋪子約莫年前才能裝好。
莫時言又這般過了一個月,臨近年關,許歸山才和楚安從莊子裡回來,回來第一時間,莫時言便收到了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