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榮耀背後是沉重的代價。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讓裴硯的身體每況愈下,納米機器人療法逐漸失效,他不得不在輪椅上安裝更精密的生命維持系統。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堅持每天到實驗室,通過腦機接口繼續指導研究工作。
“小星雲,你說宇宙為什麼要向我們傳遞這些信息?”
某個雨夜,裴硯靠在季寒肩頭,望着窗外的雨幕輕聲問道。季寒将他摟得更緊,感受着對方身體的溫度:“或許是因為,宇宙也希望有人能讀懂它的孤獨,就像我希望有人能讀懂你的堅持。”
就在研究陷入瓶頸時,季寒在整理舊物時,意外發現了中學時代裴硯的日記本。
泛黃的紙頁間,除了天文觀測記錄,還藏着無數未說出口的心事:“今天小星雲幫我修望遠鏡時,指尖碰到了我的手,我的心跳快得像超新星爆發”
“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希望小星雲能替我看完整個宇宙”。
季寒握着日記本,淚水模糊了視線。他帶着本子沖進實驗室,将它攤開放在裴硯面前。
裴硯看着那些青澀的字迹,眼眶泛紅:“原來,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寫我們的故事了。”
他伸手撫摸季寒的臉頰,“小星雲,答應我,無論這次研究結果如何,都要繼續探索下去。”
轉機出現在次年的春分。J&P團隊在南極的引力波探測器陣列,接收到了與火星異常信号同源的脈沖。
這次,信号中攜帶了更為清晰的圖像——竟是一個與地球極為相似的星球,大氣層中閃爍着類似文明活動的光芒。
“這可能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地球!”裴硯在視頻會議上激動地宣布,卻因過度興奮引發劇烈咳嗽。
季寒立刻終止會議,将他送往醫療中心。在手術室外,季寒緊握着裴硯的研究筆記,耳邊不斷回響着愛人的話:“我們的愛情,是所有星軌的交彙點。”
手術成功後,裴硯的身體逐漸好轉。
他和季寒帶着新的研究成果,踏上了全球巡講之旅。
在每一場演講中,他們不僅分享科學發現,更講述着兩個人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
“宇宙很大,”裴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演講中說,“但愛讓我們找到了彼此,也讓我們有了探索未知的勇氣。”
旅程結束後,兩人回到了最初的起點——S大天文系。
他們設立了“J&P天文獎學金”,資助那些懷揣宇宙夢想的年輕學子。
在曾經的倉庫舊址,一座全新的天文科普館拔地而起,館内最珍貴的展品,是他們中學時代修複的那台舊望遠鏡,以及婚禮上交換的戒指模型。
某個甯靜的夜晚,季寒與裴硯并肩坐在觀測台。
裴硯操作着最新款的射電望遠鏡,指向遙遠的星空。“小星雲,”他突然說,“你聽,宇宙在唱歌。”
季寒閉上眼睛,仿佛真的聽到了來自深空的低語,那是無數星辰的呢喃,是時空褶皺裡的永恒守望。
在他們頭頂,“季”座與“裴”座星座依然閃耀,而J&P-5201314号小行星,正沿着既定的軌道,訴說着一個關于愛與探索的傳奇。
地球上,無數雙年輕的眼睛,因為他們的故事,開始仰望星空,尋找屬于自己的宇宙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