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間戳中了她的内心,大部分人從小世界的對和錯便是分明的,客觀題的對錯,主觀題的對錯,人們不被允許産生除規訓外的想法。
但是非對錯往往并不分明,曾經林疏月認為現實社會也如同書本中的那樣,有着清晰的規則和界限,可父親一次次帶着引号的幸福,讓本來黑白的世界也漸漸模糊。
當然這麼多的不那麼美好的想法,林疏月自然不會讓夏樹知道,所以說出口的隻是前半段。
“這本書好看嗎?符合你的預期嗎?”夏樹禮貌性的提問,就像打開了林疏月的話匣子。
“我覺得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思考,但實際上沒太多專業性的知識; 僅僅從現象本身去分析而不理實際原因是我不太能認同的,而且目前的譯本有很多明顯疏漏的地方……”
“但是确實能讓我反思:這些生活經常遇到的事情,為什麼卻沒有引起我自己的思考呢?我認為,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本身就是可以學習的能力。‘我是否是否具備該能力呢?’,如果……”
林疏月越說越多,甚至完全忽略了夏樹的表情,這還真是她第一次說這麼多話。
夏樹大概是以貌取書吧,她不認為這本書可以讓她産生如此多的見解,就像她從未見過這樣的林疏月——近乎笨拙地分享着對一本“無用之書”的見解,仿佛試圖用‘學術’的殼子掩蓋真正想說的話。
終于在又五分鐘的演講之後,林疏月盯着夏樹略微渙散的眼睛,明顯是對自己說的一點興趣都沒有在開小差。
話語戛然而止,她輕輕咳了兩聲,将手中的書放在桌上,試圖掩飾自己的窘迫。
“抱歉,我說得太遠了。”林疏月低聲說道,不等夏樹說什麼,又開始接着看那本《牛奶雪碧經濟學》。
夏樹終于回過神來,她根本沒聽清剛才林疏月說了什麼,但是盯着對方慌亂攪着書頁的手指,微微泛紅的耳尖,突然覺得也挺有意思的。
她其實能猜到林疏月在食堂離開也是因為不想讓自己換組,雖然于她于自己都是很尴尬的事情,但對林疏月來說這或許是唯一的慰藉。
有些話不必說透,就像此刻她不必追問"剛才冷不冷",不必拆穿那些藏起來的柔軟心思。畢竟曾那麼親密過,連勉強逃避的笨拙都透着熟悉的溫柔。
夏樹盯着和蘇陽劉曉燕群的聊天記錄。
《常回家看看》
sky:怎麼樣需要幫助嗎?我和劉曉燕還沒回去。
sky:想換組我倆也能幫你解釋……
她擡頭看了看終于把心思平靜下去認真看書的林疏月。
線性代數:沒事不用了,謝謝你們。
線性代數:回去給你們帶奶茶。
算了,畢竟相識一場,順着她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