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家夥黑壓壓的一片,剛才還圍着女孩,聽見林芷芯在叫嚷,循聲看來。
見林芷芯勢單力薄,孤零零的一個,鬼怪們全都朝她過來。
被包圍時,面對這群怪物虎視眈眈,林芷芯突憶自己曾被欺淩時,記憶裡霸淩者的模樣。
每張嚣張得意的臉,對她施加的各類下作手段,以玩笑為名的搪塞言辭,掩人耳目,花樣百出。
故景重現,往事不堪回首。
片刻的怔忪,林芷芯下定決心:要是實在無法赢,大不了将他們逼到絕境,也好英勇就義!
想着,林芷芯手上一燙,一把燃燒的長刀,她正握在手裡。
“殺!”原地旋轉,一道閃光劃過,前頭佯攻的怪物們,在試圖接近林芷芯的時候,皆被重創。
緊接着,往最為薄弱的空隙,林芷芯奮力沖殺,不顧一切或劈或砍,遍體鱗傷,終是沖出血路。
離開包圍圈,林芷芯退到高台前,緊挨着身後的女孩。
背對奄奄一息的女孩,林芷芯說道:“不止是幫你,我有自己的目的!我們各自努力吧。”
再怎麼樣她也是人,也不想被誰欺負,或是拿捏玩弄于股掌!
對峙間,眼前這些人滿目驚恐,渾身都在懼怕,左右推诿,遲遲不敢上前。
即使,林芷芯沒想傷人奪命,持刀禦敵時是用的刀背。
從來沒有一刻,是如同眼前這一幕,讓她看得這般賞心悅目。
“還想再打的,盡管往前來!”手持長刀以立,林芷芯蓄勢待發,對他們大聲喊。
然後,他們被震懾住的窩囊樣,落在林芷芯眼裡,她竟然沒來由覺得悲涼至極。
自己是有多窩囊,以前被欺負的時候,面對這群差不多的家夥們,卻從來沒想過反抗?
“哈哈哈……”林芷芯不由得笑出聲,笑得愈加蒼涼,不知道何時,夾雜着怪異的哭腔。
即使,她不得不拄着長刀,早就笑到直不起腰。
不止是嘲諷這些慫貨,不過紙老虎還興風作浪,也因自己當年的忍讓,就為他們猖狂,實在不值!
就在怪物們預感不妙,紛紛落荒而逃的時候,林芷芯還不在意。
遠處滾滾巨流,驚濤拍岸,席卷而來的前一刻,她還在大笑着,淚流不止。
最後,林芷芯沒有被大水卷走,在她醒來時,驚魂未定之餘,身後是熟悉的床榻。
手環傳來聲音,是光:“這回算你幸運,有條海豚駝着你,一直送到鬼屋出口,将你丢出來啦!”
是她!呼,得救了……
就在這時候,屋頂有傳來動靜,來者是老宋師傅的海東青,帶着對其畫技的評判。
林芷芯馬上想到:又得出血!
老宋師傅學過丹青,包括西洋畫,而且造詣不凡。
不久前她才知道,這位老人家不僅武功了得,繪畫方面也是很有一手。
雖然,他與淽嶼都是嘴欠得很,唯獨害怕若冰下廚。
宋師傅傳授我丹青畫技,是由林芷芯先畫好,再傳到他手上來評,傳信者就是那隻海東青。
這是唯一妥當的教法。
最近,連通庵堂的密道暫封,宋師傅又不便次次夜訪庵堂,況且林芷芯出行受限。
再說,宋師傅可不是白教,海東青的口糧錢,也就是五花肉,林芷芯必須用銀錢來抵。
約莫半個月,海東青即過來一回,林芷芯畫好的三張畫,将它們與口糧錢放一起,就系它身上。
于是,海東青飛回去,宋師傅看到畫作,即可對此評價。
這三幅畫,分别是三種情境。
一株梅樹從石縫中長出,開着大朵大朵紅梅花。
在大雪紛飛的嚴冬,迎着寒風暴雪,樹上的每一朵花兒,都是傲然綻放,妍麗璀璨的紅顔。
這畫名為寒梅傲雪,對應不成文一,挽聯為:
佛經神造本無法,
信徒心中常有詩。
其上留白題詞:
石縫梅樹,生于憂患,淩寒傲雪,朵朵紅顔,寒冬綻春。
另一幅畫場景,是精衛填海。
在暴風雨的天氣,狂風大作,海浪肆虐,精衛鳥口銜碎石,迎風冒雨飛翔,馳騁于洶湧的海面。
眼睛醒目有神,清明堅定。
于此相應,題詞為:
精衛填海,力挽狂瀾,驚濤駭浪,暴雨疾風,心志猶清。
這副畫,對應的挽聯:
海圖出世貴無名,
終用空門書禅心。
與不成文三相合的挽聯,則是藏于神農嘗百草的畫中。
寫作:
悲莫悲兮生别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此畫所繪情境為:
垂垂老矣的神農,身後陳舊的背囊,還裝着些許藥草,遠眺慶賀豐年的村莊。
那裡草長莺飛,衆人圍着篝火起舞,臉上皆洋溢着歡笑。
神農費力地嘴角上揚,眼睛已失去神采,疲态盡顯,此刻眼裡水光閃現。
在留白處,她題詞是如下:
嘗草神農,杏林之始,五谷豐登,無災無病,其願遠乎?
一年半的時間,時光如梭,到上交課業的那天,确實是中秋。
葉老太爺收下後,并沒有見她,而是托宋虎師傅傳話。
說是:“願芷洲臨終之年,挽聯上無一叛國之辭。”
托宋虎師傅所言,林芷芯知道概況,即三位老人收下後,對此各是作何反應。
當時的情景如下:
唐大夫很是不解:“這招真是險棋,為何一定是東瀛?豈不知芷洲母親為抗倭後人,深惡倭人!”
“老夫自然知曉,但是出乎意料,這事陸氏是同意的。”對此,葉老太爺亦有疑問。
唐大夫與魏源聞言,兩人皆是驚訝,不約而同看向葉老太爺。
魏源捋着胡須,想過一陣後,面色凝重:“恐怕沒那麼簡單,芷洲這一去,必死無疑。”
這時,看到唐大夫面露驚駭,葉老太爺接話:“芷洲必須換個身份,在東瀛生活。”
說着,葉老太爺暗思:如果不意外,改名換姓後,芷洲的姓氏一定是服部。
畢竟服部氏的祖先是三國秦氏,按孫家祖上與秦氏的淵源,沒有任何姓氏比之更為合适。
在此,魏源繼續說:“以東瀛的姓氏存于此地,芷洲也好更容易行事,就怕太過容易……”
唐大夫聽到這番話,也不由擔心起來,忙跟着點頭附和。
這會,葉老太爺不以為然:“孩子們正直善良,即使各有執念,也不必擔心有壞氣節!”
對此,唐大夫不假思索:“這是當然,可我還是擔心!畢竟他們身負國難,難免疏忽。”
葉老太爺搖頭:“百病皆有對症的方子治,有國亡尚存國興!最好他們臨終時,能見國泰民安。”
見到唐大夫憂心,魏源有些懊惱,實在不該提起此事。
于是寬慰道:“唐兄盡管寬心,雪見自有神靈護佑;芷洲亦守進退,知變通,逢兇化吉不難。”
在這時,唐大夫突然想到一事很重要,是關于雪見。
他言道:“雪見襁褓裡的錦帕有藥香,據甘道夫先生說,此藥為東瀛雪寒之地獨有。”
葉老太爺與魏源聽到這裡,兩人同時神色一驚。
凝重的兩張臉隔空對望,皆讀懂彼此目光:真有天意?
聽宋師傅講完,林芷芯遲疑,半晌才說:“若是關于雪見,還有些相關重要事情,我瞞着你們……”
不等她講完,宋師傅滿不在乎揮手:“我猜出來是何事,是雪見與東瀛的淵源吧。”
然後,宋師傅遞來東西,是林芷芯寫好的心得,上面的關鍵内容,都有重要批注。
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寫道:芷洲迷惘時,不妨想想關公,在面對曹阿瞞招降,他是如何做為。
至于救命藥,終究是給魏源爺爺服用,這也是甘道夫醫生允許,為此魏源爺爺可得以續命。
而唐大夫也提供另一個醫治之法,能為此讓幕府求藥那位的病情延緩些許。
交代完這些,宋師傅身形突閃,即刻消失在她眼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心得裡,林芷芯寫在扉頁上的頭一句。
後面有段批注:芷洲信誓旦旦,可會不思其反?
字迹娟秀,不像是男子所寫,難道……原來,陸氏也看過它。
今年秋,三位老人至靈隐山,林芷芯和雪見随行。
葉林攜妻結伴同行,他與楊氏已成親,彼時九皇會即将至尾聲,葉夫人有一月身孕。
于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清晨出發,經過靈隐寺時,三位老人在山門口駐足片刻,繼續朝山上攀登。
在黃昏時分,衆人齊聚,在搭建的茅亭裡落座,眺望落日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