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分來了一個剛從師範畢業的女老師——段蓉。段蓉青春洋溢,朝氣蓬勃,渾身散發着年輕人特有的活力與自信。她帶着師範院校裡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踏入這所學校,就像一股清新的風,給校園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息。她熱衷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
段蓉雖是農村孩子,可來到這所學校後,現實的落差卻讓她怎麼也安不下心來。學校的條件着實很差,住宿環境簡陋得讓人難以忍受,幾個人擠在狹小的房間裡,連轉身都顯得有些困難。設施陳舊不堪,床闆吱呀作響,水龍頭時常漏水,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難以得到很好滿足。教學設施更是陳舊不堪,黑闆斑駁,上面的字迹仿佛都在訴說着歲月的滄桑,粉筆質量也不好,寫在黑闆上時常斷成幾截,投影儀等現代化設備更是寥寥無幾,屈指可數。而且學校離家又遠,每次回家都要輾轉許久,先坐長途汽車,在擁擠的車廂裡颠簸幾個小時,再換乘鄉村小巴,那破舊的小巴在崎岖的山路上搖搖晃晃,最後還得步行一段崎岖的山路,一趟下來,身心俱疲。她的心裡像有一隻不安分的小鹿,總是在不停地跳動,總想着找關系調到城區去。她常常在心裡暗自抱怨,自己怎麼就分配到了這麼一個破地方,原本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也在這日複一日的艱苦環境中漸漸冷卻。
很快,趙剛就接到了關于段蓉不安心工作的反應。趙剛作為學校分管教學的領導,深知一位不安心的老師,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這對學生的成長無疑極為不利。他坐在辦公桌前,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段蓉的問題如果不解決,不僅會影響她個人的職業發展,還會對學生們産生不良的影響。于是,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做肖敏的工作,讓她去給段蓉做思想工作。在趙剛看來,肖敏老師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和有耐心,她就像校園裡的陽光,總能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她一定能打開段蓉的心結。
肖敏老師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她把段蓉當作自己的親妹妹看待,工作上,每當段蓉遇到教學難題,肖敏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她會和段蓉一起仔細分析教材,逐字逐句地研讀,挖掘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後幫她設計生動有趣的教案,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她會耐心地告訴段蓉,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中,肖敏也處處照顧着段蓉。有一次,段蓉生病卧床,肖敏知道後,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心急如焚地跑去為她熬粥送藥。她坐在段蓉的床邊,細心地照顧着她,一會兒摸摸她的額頭,看看有沒有退燒,一會兒又喂她吃藥,還不時地安慰她,讓她安心養病。在段蓉想家時,肖敏會陪她聊天解悶,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曆,讓段蓉感受到家的溫暖。她會給段蓉講自己年輕時在學校的趣事,講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難,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的。
然而,盡管肖敏付出了這麼多,段蓉那顆想要離開的心卻依然沒有改變。每次肖敏和她談及安心工作的事情,段蓉總是沉默不語,或者敷衍幾句。她的眼神裡,依然透露出對城區學校的向往和對現狀的不滿。肖敏看着段蓉的樣子,心中既無奈又着急。她明白,想要真正改變段蓉的想法,還需要找到一個更有效的辦法,而這個辦法,或許藏在某個她尚未發現的角落,等待着她去探尋 。她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思考着如何才能讓段蓉真正地留下來,為這所學校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