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沒有放棄,她深知,要真正打動段蓉,得找到一個能觸及她内心深處的辦法。她開始像一位細心的偵探,仔細觀察段蓉的言行舉止,試圖從她的生活細節中找到突破口。她留意到段蓉雖然嘴上總是說要離開,但在給學生上課時,依然會認真地準備,眼神中也會流露出對學生的關心。這讓肖敏看到了一絲希望,她堅信,段蓉内心深處對教育還是有熱愛的,隻是被現實的困難暫時蒙蔽了雙眼。
思來想去,她終于決定帶段蓉去見一個人——肖彪。肖彪是一位參加過朝鮮戰争的老志願軍,他與段蓉犧牲的爺爺還是戰友。當段蓉跟着肖敏來到肖彪家時,心中滿是疑惑,她不明白肖敏為什麼要帶她來見這樣一位老人。一路上,段蓉的腦海裡不停地浮現出各種猜測,這個老人到底和自己有什麼關系?肖敏又為什麼如此神秘兮兮地要帶自己來見他?
肖彪坐在院子裡的老藤椅上,雖然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再硬朗,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堅毅,那是經曆過戰火洗禮後獨有的光芒。他看到段蓉和肖敏來了,熱情地招呼她們坐下。随後,他緩緩開口,聲音略帶沙啞,卻充滿了力量,向段蓉講述起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那時候,天空被戰火染成了暗紅色,炮彈不斷地在身邊爆炸,土地都被鮮血染紅了。子彈呼嘯而過,死亡随時可能降臨,但戰士們沒有一個退縮。”肖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眼眶不禁濕潤了,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殘酷的戰場。“你的爺爺,為了掩護戰友,毅然撲向了敵人的槍林彈雨,他的身影在那一刻是那麼的高大。他大喊着‘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然後就消失在了那片硝煙之中。”肖彪的聲音有些哽咽,段蓉的眼眶也漸漸紅了起來。
肖彪接着說:“當時我們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保衛祖國,讓子孫後代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們也毫不畏懼。我們在冰天雪地裡埋伏,凍得手腳失去知覺,但沒有一個人吭聲。我們知道,我們身後是祖國和人民,我們不能退縮。”
肖彪殘廢後,從部隊轉業,本可以安排在城裡養老,享受安逸的生活。城裡有舒适的住房,有完善的醫療設施,還有豐富的娛樂活動。可他卻堅持要回到農村,他說,自己是從這片土地走出去的,根在這裡,要為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到農村後,他積極參與村裡的建設,幫助村裡修建道路,改善農田灌溉設施。他還擔任了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經常來到學校,用自己的經曆和精神激勵着孩子們。他給孩子們講述戰争的殘酷,讓他們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講述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事迹,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聽着肖彪的講述,段蓉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她想到了自己的爺爺,那個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犧牲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幸福。又想到了眼前的肖彪,他放棄了城裡的舒适生活,一心為家鄉奉獻。他本可以在城裡安享晚年,卻選擇回到條件艱苦的農村,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自己,卻因為學校條件差、離家遠就想要離開,和他們比起來,是多麼的渺小和不懂事。她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同時也湧起了一股敬佩之情。她的内心開始了激烈的掙紮,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的自私和短視啊,這些英雄們為了國家和人民可以付出一切,自己卻因為一點困難就想要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