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道:“這你放心,朕既然敢讓你駐守,自然是做了萬全之策。你的家人,朕會接到長安來。而且到時候,安祿山必然不敢讓你進攻。所以過兩天,朕會派大将來助你,你隻需要配合即可。”
崔乾佑苦笑:“臣遵旨。”
李世民一行回到長安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長安人民自覺的出門歡迎他們凱旋歸來的秦王。
在他們的眼中,一年來接連失敗的陰影,被秦王這一仗給打散了。不僅如此,在打勝仗之後,秦王又馬不停蹄的前往潼關,随後就是各式各樣的捷報。
更重要的是,這位秦王是皇帝親封的,皇帝陛下還斬了禍害百姓的楊家。
天子聖明,大唐有救了!
李世民看着人潮洶湧的百姓,第一次直觀的認識到現在的長安有這麼多人。
但是放眼望去,隻有老幼婦孺,卻沒有青壯。
表面繁榮的長安,底子還是被掏空了。
李世民心下并不好受。
等到回到秦王府,李世民頓時消失不見。玄甲軍衆人也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李世民與玄甲軍雖然是不死之身,但依然是人,會疲倦。他們的腦力體力都到了極限,如此操勞,總不能不讓人休息吧?
李世民用完午膳,本來想躺在愛妻懷中睡個午覺,享受一下難得的輕松,剛睡下卻被人給叫了起來。
“殿下,建甯郡王求見。”
“煩死了,讓他明天再來。”李世民煩躁地坐起來,喊了一聲。
長孫無憂看着突然有些孩子氣的李世民,安慰道:“殿下莫惱,建甯郡王是當今儲君的第三子,奉陛下之命來給殿下送大義。他剛來時,殿下不在,他為了見殿下,還燒了東宮的房子。”
“他還敢燒了東宮的房子?”李世民大聲道,“他知道造這些宮殿所費要多少嗎,現在本來就缺錢缺人,他還弄出這麼大的事情。不行,讓他賠,必需讓他賠。”
長孫無憂噗嗤一笑:“殿下,算起來他是您重重重孫子,您這個做祖宗的還得多擔待一些。”
李世民氣消下去了一些:“我擔待他,誰擔待我啊。”
長孫無憂依偎到李世民的身上,輕聲道:“我英明神武的二哥,聽我的,見他不會費多少時間的,就見上一見,好嗎?”
“好好好,就依你,讓他去正殿等我,我就見上他一見。”軟玉在懷,李世民什麼火氣也都沒有了,“他最好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然而李世民雖然答應了他的王妃見李倓,但見到李倓的一瞬間,還是沒有什麼太好的臉色:“建甯郡王,聽說你要見我。”
李倓也打量着李世民,心中對于李世民的臉,有了一絲非同一般的想法。
自家爺爺不會是在哪個地方有滄海遺珠吧?
強壓下心中的不敬,李倓端出天使應有的端莊,道:“是,我有陛下诏書要宣,秦王接旨。”
李世民并不動身,道:“虛禮免了吧,我怕折壽。”
李倓也不計較,他在西方駐守了半月有餘,與原長安西方駐守的屈突通和程知節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雖然他們什麼都不明說,但是從他們的嘴中,李倓可以聽出來,秦王是位明主。
再說了,以秦王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自立為帝。他還願意聽诏書就很不錯了,總不能指望他恭恭敬敬地焚香祝禱,然後三跪九叩,這樣接他那位實際失勢皇帝爺爺的诏書吧?
李倓也仿佛是例行公事,将诏書念了一遍,然後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單手接過,打開看了看,道:“真精美。”接着就将诏書随意地扔到一邊:“诏書的事情說完了,說說你的事情。”
“我?”李倓問道,“我有什麼事情?”
李世民擡了下手,示意李倓坐下,道:“現在诏書我接了,你接下來要做什麼?”
“自然是回去複命。”李倓理所當然道。
“回去複命?回哪兒去?聽說你到長安已經半個月了,這半個月皇帝一點不動,還在馬嵬坡嗎?”李世民問道。
李倓默了一下,道:“陛下應當是沿着蜀道去往蜀地,我找一找,不難找到。”
“然後呢?”
“什麼然後?”
“然後,你就跟在當今陛下的身邊,做一個孝子賢孫?江山如此,吾輩皆有救國之責,而你現在去找陛下,隻會得到偏安一隅,自欺欺人。這孝子賢孫你怎麼做的下去的?”
“……”
“什麼是孝子賢孫,為長輩分憂者為孝子賢孫。現在皇帝最大的難處是,這大好江山被逆賊占據,你不想着如何把失去的土地拿回去,反而要回到皇帝的身邊。難道就如劉禅一樣樂不思長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