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飛燕,柳條串之,插于門楣,謂之“子推燕”。
介子推抱柳焚身,故百姓以“柳”紀念這位忠臣,教化兒孫盡忠守孝,不忘養育之恩。
如此民俗,倒也清新動人。
兩人剛入内城,見得一群鮮衣怒馬的纨绔富家女轟轟烈烈地策馬疾馳而過,呼朋引伴,好不威風,弄得街上一時之間雞飛狗跳。
謝拂桐和楊玘避在街邊,不住地拍打着身上沾染的飛塵。
楊玘憤憤不已:“這些不學無術的壞胚子纨绔!生來衣食無憂、含金弄玉,多少人求也求不來!她們倒好,不思進取,還成天做些擾民的混賬事!……”
謝拂桐表示疑惑:“剛剛為首的那個是誰?怎麼打扮得……”
這一問就好像不小心打開了楊玘豆子罐頭的蓋子,隻聽得楊玘倒豆子般噼裡啪啦地一頓講。
楊玘:“打扮得這樣光鮮亮麗?這身都快逾制了!還能有誰,不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王家六娘,當今王相的幺孫女。
“她今年才十四歲,向來最得王相的寵愛,在京城裡無法無天慣了。
“也是奇怪,放着嫡支的長孫不愛,偏偏去寵一個次女生的幺女……
“坊間還有傳聞說,三年前王家欲與楚王聯姻之時,家中有兩位适齡的小郎,另一位比現在這位更合适,是王六娘在王相面前替親哥哥求來的親事,讓現在的楚王夫如願以償……”
謝拂桐聽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
往後幾天居然出乎意料的平靜,謝拂桐忙着籌備春神祭,每天兩眼一睜就是幹,累得沾床就能睡着。
直到春神祭當天,晨光熹微,天子着十二冕旒,伴随吟誦聲與奏樂聲,在地壇上誦讀祭詞。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朝陽冉冉升起,鼓聲大作。天子朝天神行禮,執禮器完成儀式。
離得近的紫袍官員和宮廷内侍可以清晰地看到聖上的動作似有遲疑。
從祭壇上下來,永慶帝面色萬分不善,招來宮廷女官,退下場來。
不消片刻,幾個頭發花白的欽天監官員跑出來傳陛下口谕,大意是欽天監突然測算出來如今并非吉時,加之天人感應,陛下也察覺此時祭祀不順,已經決定叫停今日的春神祭。
滿場皆驚愕。
從祭祀場上下來,衆人心中各有揣測,一時之間流言四起。
不多時,永慶帝密責有司,相關人員皆杖罰二十下,聽候發落。
當天下午,宰相王庭芳自上辭呈,言輔政無方,春神祭上禮器離奇崩裂,是上天降罪于大齊,是為不詳。
百官上疏挽留,聲勢浩大,隐有逼宮之勢。
王相再次上疏,言君主失德,勸誡天子發布罪己诏,并傳位于胞妹楚王。
朝野俱震,此夜無眠,京城上下,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