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小高考安排在了12月16号。
一周三次的練習頻率不算低,隻要操作熟練,所有人都能過。
畢竟正常情況下并不會有人真的連及格都達不到,未通過就意味着得在高三的時候和下一屆高二一起重考,到時候并沒有人也沒有時間去練習,再通不過就沒有高考資格了。
最難辦的要數選擇題了,關于什麼域名啊專業知識的,一衆信息老師居然也印了七八張提綱發了下去,給大家課餘時間自己背。
那段時間,林亦的書立裡,政治曆史地理生物,整整齊齊的四沓提綱旁邊,還夾着差不多厚的一沓信息技術。五套提綱上面貼不同顔色的記事貼,露出來一點,寫了各科的文字,手指撥過去就能迅速辨認出來。
林亦班上的信息老師有一天特地抽了一節課沒讓大家去機房,衆人看見拿着答題卡的老師簡直震驚。
教信息技術的老師實在是不常考試,數卷子和發卡的速度都有點慢。
拿到手才發現這一張卷子居然整整100道選擇,一節課45分鐘,隻能磕磕絆絆連蒙帶猜。
老師隔了兩節課就讀完了卡,一本正經過來占用大家下課時間講了一下大概的得分情況,還貼了一份成績在班上。
林亦81,進了前十。
不過似乎這種學科進了前十并沒有什麼卵用。
再者,王興洋跟年級部商量過後,安排了一整晚的晚自習進行模拟。
為了保證時間足夠,最早的文科班晚讀課六點鐘就已經開始了。
剛好英語晚讀,前半個小時不再屬于英語了,六點半嚴俐看着前面四個班空了的教室,直接去六班。
結果剛上課十分鐘,唐文強進班,招呼着:“好了,大家去模拟吧,科技樓四樓。”然後指了指靠近六班的這條長走廊:“就走這邊樓梯上去,候考室就靠着門口,路上聲音小一點。”
嚴俐看着下面傾巢而動的小鬼們,心想,今天晚上怕不是兩個班作業都改不到了......
天早就黑了,長長的走廊頂上懸挂着不算太亮的燈,照得影子昏昏暗暗。樓梯間就亮很多,照的半層處落地玻璃前的不鏽鋼欄杆反射着燈光和叽叽喳喳上樓的同學們。
上樓的時候看見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下來的文科班同學們。
候考室就是科技樓的教室,空空蕩蕩排了幾十張桌子,除此之外并無他物。
老師在候考室裡等着同學們:“來來來,快随便找個座位坐下來。文科那邊還有幾個同學,那邊的老師在收卷然後把每台電腦設置回考試首頁,再等的這段時間我們講一下啊,我們真正考試也是先到候考室,在這邊簽到到時候是打亂了考場的,要按座位坐的啊。我們今天就是模拟一下,模拟用的準考證号寫在機房黑闆上了,然後帶上來的東西今天就不留了,就自己帶着吧,做完題目你們就自己回班就好。”
大部分同學都兩手空空,也有些帶了紙筆或是提綱的。
衆人并沒有再候考室呆幾分鐘,大家就去機房了。
回班就不像來的時候一個班一起走了,大家做題速度不同。
林亦回班的路上剛好跟一個男孩子一起。
男孩子随口說了句:“今天好冷啊。”
林亦回過頭去,看見男孩子搓了搓手,把手放進了口袋裡,縮了縮脖子,看見林亦看自己,憨厚地笑了笑。
林亦也笑了:“是啊,外面真的冷。”
男孩子走路快,沒幾步路就抄到了林亦前面。兩個人就這樣一前一後走過昏暗寂靜的走廊,再無他話。
真正考試在周六周日,分了十個場次,唐文強提前一周就把準考證發了給同學們核對了一下信息然後又收了上去。
林亦在第四場,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到兩點半,同組的剛好有朱依若。
蔣霏就不太幸運,分在了第九場,得周日再來學校一趟。
早上起了點霧,遠遠望過去,校園外隔了一個小公園那邊的高樓都隐隐約約地隐在霧氣中。
走在校園的路上,柏油路有點潮濕,吸一口氣都是濕潤的氣息。林亦覺得配上暗淡的天色,有一種“薄暮冥冥”的感覺。
今天早讀不用讀書了,班上很安靜,時不時有幾隻麻雀在窗外叽叽喳喳,發出清脆的聲音,卻又悠悠遠遠,拖長了音調。
六班的空調一大早就呼啦啦地吹出熱氣,溫暖的空氣,自上而下,填充了門窗關着的教室。
林亦不知道什麼時候跟嚴俐學來的習慣,喜歡把A4紙對折了整理東西,從李亞炜套卷的草稿紙,到每次考前整理的一些物理化學知識點,一行一行寫過去,字不大,甚至看過去密密麻麻的,但是就很整齊,像極了嚴俐寫默寫紙的格式。
林亦打算用一上午整理一下信息技術提綱裡自己還不熟的地方。
第一點,林亦有點好笑地寫上“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信息技術”。
後來唐文強來班上了,說了一點注意事項,然後把準考證發了下去。
七點半,王興洋的聲音在廣播裡響起:“請第一場次的同學由東側樓梯去候考室。”
唐文強也進班,把門打開,站在門口,招呼着:“來,第一場的同學可以去了。”
等四五個同學出了教室,唐文強也随後關門,回了辦公室。
林亦繼續整理:統一資源定位器被稱為URL。
數據透視表是一種交互式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