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一臉“又不是我自願要來的”的表情。
小胡老師說石濤、陳佳欣和張子軒三個人夏令營的選拔賽過了,馬上九月份會去參加複賽,陳佳欣現在正和高一級的同學出去培訓數論。
經曆了培訓被教授們碾壓,這次小胡老師的課似乎特别好懂。小胡老師這十天的安排是先就着暑假培訓講不等式,然後講數列的遞推。
上完數學門外更多物理競賽的小夥伴已經等着了,唐文強打算用暑假最後這段時間講完光學部分,這在高考中不考,競賽裡面涉及到的也不是特别難。而力學部分就由培訓算是給整個高一講的内容畫上一個句号了。
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錄播教室隻呆了兩天,第三天學校就打發大家回去教學樓了。
回九班也不賴,畢竟幾天後大家開了學就得換到高二的中教學樓了,趁此機會再回老教室呆幾天,而且面對小胡老師算是主場作戰,九班和他鬥智鬥勇一點都不怕。
可是這一天來的最早的幾個同學發現九班門是鎖着的,就連那扇一直壞了的被強哥拿錘子敲敲打打好幾次卻還是始終關不嚴實隻能拿嚴俐無辜的英語報紙墊着的後門都鎖上了,窗戶也鎖得嚴嚴實實,沒給人留活路。
蔡宇鵬朝門象征性踹了幾腳,發現無濟于事,也隻能靠在牆邊幹等着。
小胡老師過來嫌棄地轉了兩下門把手:“你們班什麼破門......”
朱依若身為班長急了:“你們班不也打不開嘛。”
小胡老師嘿嘿:“我才不把我們班給你們上競賽呢。”
好在11班旁邊專門用來上競賽的空教室門是開着的。
就是學校裡的裝修工人還留了一把錘子和幾塊木料在裡面,桌子上盡是木屑和灰塵。
上完數學,唐文強不知道怎麼地已經打開了九班的門,數競衆人跟着轉移陣地,小胡老師唆了一口茶,心滿意足地回隔壁辦公室了。
唐文強上完課特地找了張白紙,用記号筆寫了“競賽教室,請不要鎖門”貼在門口。
結果第二天大家依然被鎖在外面,數競各人又一次屁颠屁颠等着小胡老師一聲令下跟着去了競賽教室。事實總是驚人相似,唐文強又一次用物理老師标配的各種錘子螺絲刀啥的弄開了這破門,并且特别用心的毀壞了門鎖,讓它再不會被其他人關上。
大家上競賽還有一個奇特的癖好,喜歡把每一排所有桌子并成一長條,中間不留過道,連着坐十個人。
數競祁落、林亦、朱依若、蔣霏占據第一排中間大好位置,物競祁落一走,本來坐在後排的夏思楠補上。
這也真是競賽課林亦聽得最認真學到東西最多的一段時間了。
上午上課,下午做小胡老師留的三五道題和唐文強布置的書後習題,群裡不時有大家分享思路,提供網上大神級的解答過程。
本來說競賽上到26号給大夥歇幾天然後30号開學考試來着。
結果25号下午,林亦正寫着競賽布置的作業,唐文強火速發通知,說是26号老師臨時要開會,競賽至此全部結束了。
扔下筆就開始繼續給暑假作業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小胡老師還是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
群裡為了占座位的幾個女孩子大呼書還留在學校。
至于開學考試,一直都是個傳聞。
畢竟高一寒假本來口口聲聲說考試,尤其是嚴俐,說得一本正經,最後開學還是直接上課,
倒是當時的高二為了小高考寒假一來就考試是真的。
這次暑假結束的關頭,大家依然很關心考試問題,關心就關心,但是不得到肯定的答複前,不會有人自覺複習的
開學前最後一天,小胡老師為了展現一下自己的關愛,在群裡關照了一下明天就開學了,大家準備好東西之類的。
有人悄咪咪開了個匿名功能問:“老師,明天考試嗎?”
大家紛紛匿名同問,林亦趁機問各個班有沒有換老師。
換老師的各種各樣的言論在空間已經多到爆炸了。普通班同學有的已經開始秀自己打聽到的所在班級,開始找新同學了。
小胡老師過了好久緩緩打出三個問号。
衆人迷惑。
小胡老師:“考試幹嘛?你們考完我們還要改卷子......”
大家“嗷嗚”一聲,紛紛給小胡老師比心心。
教師安排并未得到答複。與此同時,空間裡十班有同學說李亞炜還教他們班,并且班級号根據普通班分完班的科目組重新排了,十班是現在的七班。
但偏偏,物化這裡一點消息都沒有。
仿佛分班前的不安再一次襲來,林亦選擇的物化,和全世界賭一個嚴俐和李亞炜,但是後者明确表示過自己隻想教一個班。而高二所有班級都面臨着打亂重排的大換血。
好在沒過多久,一張全年級的教師安排表傳了出來。
實驗班老師基本沒換,文科和物化也就地理分别換了高三專教地理的兩個老師來帶小高考,小胡老師班上換了政治、曆史老師。倒是十班,也就是現在的七班,本來說好的因為語文老師調走隻會換一個語文老師,結果連同物理、化學、政治、地理四門被換得面目全非。
原來的文科八班現在是一班,物化九班是六班,兩個物生分别是七班八班。按照中教學樓一層六個教室的排列來看,嚴俐兩個班一東一西,李亞炜兩個班還直接不在一層樓了。
林亦、馮雨悅和王梓彤三個一直吃晚飯的小夥伴也都離得好遠。
伴随而來的還有六七兩個班的驚呼:“以後問不到做的當堂作業的答案了!!!”
事實上,高一後面做過不少次當堂作業都是《重難點》上的例題,李亞炜通常收完本子就評講,課後他再抽時間改,因此,通常是原來十班上完課,就會迎來一批九班同學問題目或者要答案。九班先上課就是十班來要。林亦後面也因此終于不用太狼狽。
也不知道年級部是不是成心的,搞出這麼一個班級安排出來,六班擱在角落表示和周圍都不熟啊。
洋洋灑灑的風吹滿了一個夏季,吹動着人的思緒也随之忽起忽落。
從高一九到高二六。
擡眼望去,已是初秋澄澈高遠的藍天和暖融融卻并不火辣的光線。
以及屬于青春獨有的熱血、希望與信念。
這是林亦十六歲那年,正式步入高二六班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