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在古代锔瓷暴富 > 第47章 47

第47章 47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交代了一句,童子離開了,想必是繼續去守門。

莫驚春三人拜别童子,随後在茶室找了一處桌椅坐下。

此時茶室内已經聚集了十幾位前來入學的學子,大多錦衣華服,身後跟着書童仆從。相比之下,莫家兄妹和趙無眠三人顯得樸素許多。

茶室門口雖無人看守,可也無人敢随意進出,大家都各自為政的選一處靜靜等待。

不過片刻,就有一戴着方巾看起來不過十三四的少年從門外走來。

“請各位入學的學子帶着薦書随我去正堂。”

少年說完,學子們立刻起身,莫少謙也是。

莫驚春追到茶室門口,沖着大哥做了個加油的動作,莫少謙回頭笑笑,然後神色一斂,跟着少年和衆學子一起離去。

看着大哥的背影消失在書院曲折的回廊中,莫驚春才回到桌前重新坐下。趙無眠遞給她一塊桂花糕:“别擔心,你大哥文章寫得不錯。”

“文章隻是考核的一部分。”莫驚春咬了一口糕點,甜香在口中化開,“修然書院最看重的是‘知行合一’,據說七日内既要寫出對題目的理解,更要用行動加以佐證。”

“你大哥并不是死腦筋讀書的人,勿憂。”

莫驚春點點頭,專心吃點心。

說起來,這修然書院的教學理念還真的先進。

書院取名“修然”,寓意“修身以誠,行止自然”,倡導學子于靜思中求真知,于踐履中煉心性,破除空談虛浮之風,将學問根植于天地民生的厚土之中。

以“經義為基,踐履為徑”,“六藝重煥,身心并修”,“遊學問道,知行互證”,“講會躬行,以辯促行”四段八句為山訓。

書院以《四書》《五經》為典,卻不囿于章句訓诂。講習《大學》時,師生會共赴鄉野,觀稼穑之艱,悟“格物緻知”實為體察民生;研讀《孟子》“仁政”之說,則需拟寫策論、參與縣衙錢糧核算,以實務印證聖賢之言。

禮、樂、射、禦、書、數“君子六藝”皆化為實踐課程:射箭場中,箭矢靶心須與“心正”之訓相契;琴室之内,音律調和須通“天人合一”之道。學子晨起習武強身,暮時靜坐省思,以“動靜相生”涵養浩然之氣。

每歲春秋,書院組織弟子跋涉千裡,或登高山以究天地氣象,或訪邊塞以察兵防民情。高祖元明帝年間,弟子曾随治水名臣潘印川考察南江,測繪水勢,撰寫《南河策》三卷,被地方官府采納為治河方略,真正踐行“學問必資于行”的院訓。

書院還設“平心堂”為論辯之所,議題直指時弊,如“商稅繁重何以安民”“災荒之年士紳當何為”。辯論勝者須攜同窗落實其策,或設粥棚濟災民,或編撰農書傳技于農,以行動檢驗言論之虛實。

除上述外,修然書院尤重師者垂範,山長及講師皆需兼具學養與事功。

首任山長林靜齋曾是大庸戶部尚書,壯年辭官歸隐,以赈災、興學之績聞名于世,其言“紙上千言,不如市井一步”镌刻于書院照壁,警醒後人。

數百年來,書院弟子或入朝為循吏,或歸鄉興教化,皆以“知行合一”為立身之則,使修然之名載于方志,流芳後世。

這樣的學院,也怪不得是讀書人的心之所向和正道之所,畢竟一旦入學,就算自己不頂用,可同窗、師長和學兄都是厲害角色,隻要他們提供一點助力,坦途大道就在眼前。

......

莫驚春吃飽喝足,甚至都開始構思莳繪圖案,莫少謙還沒有回來。

直到差不多一個時辰後,莫少謙才面色凝重地回來了。

“什麼題目?!”莫驚春急切地迎上去問。

莫少謙攤開手中的宣紙,上面隻有兩個大字——“君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