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同春後半場的心思根本不在宴席上,但他還不能提前離席。
不是德妃不應允,也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這孩子若真是他鄧玉清的孩子,那這件事絕對算得上是将軍府的醜事。
就算不為将軍府的名聲着想,也要為他的孩子,為老太君着想,他這個婆婆,從當年選他做女婿,就沒對他不好過。
如今她已喪長女,貿貿然來一個孫女,還把當年的醜事帶出來了,不知道這算好事還是壞事。
反正這件事他拿不了主意,好事還是壞事,認還是不認,等老太君定奪。
但是這件事在沒有結果之前,不能讓其他人知道。
他在偏殿央求了德妃幫忙,将玉佩先歸還了回去,裝模作樣的讓其他人看過,所有人都看過後,德妃說幾句惋惜的話,最後在宴會結束後,四皇子将玉佩偷偷塞到他手裡,等他的消息。
回了将軍府,晏同春直奔神武苑,一路小跑進了屋,見了老太君,整個人氣都還沒喘勻,手裡的玉佩先遞了出去。
鄒國祥身邊的侍女,一邊給晏同春落座看茶,一邊把玉佩送到鄒國祥手裡,讓她細細觀看。
鄒國祥看了一會,也沒看出這塊玉佩有什麼名堂,正好晏同春也休息好了,她問道:“同春,這是何意?”
“老太君,這不該問我,該問您的大女婿,我的姐夫,鄧玉清。”
他一句話将她說的更迷糊了,她看看坐在另一邊的龍白秋,兩人都很迷茫。
“這件事是家事,請婆婆将鄧玉清找來,此事要他來解答。”
鄒國祥派人去請鄧玉清,同時清退了屋裡其他人,隻有她們三個人後,晏同春才将宴會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末了,他問了一句:“當年大姐退我的婚,是不是因為這個孩子?”
鄒國祥聽完就明白了,但她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晏同春是她看好的女婿,才貌、家世、品行、為人在當年都是一等一的好。
當年和英華訂婚時,雙方都很高興,隻等着到了日子完婚。
可不曾想過了一段時間,英華支支吾吾的向她表示,心裡有了别人。
她當時怎麼說的,她記得她當時把女兒罵了一頓,早不有,晚不有,婚期将近你有了心上人。她氣也好,罵也好,英華的脾氣她也知道,她是不會辜負心上人。那難道晏同春就活該被辜負,這件婚事是她向晏家求來的,她絕對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
她問英華那人是誰,家世如何,想着等晏同春進了門,過個一兩年,将人擡進來。
可她那女兒,甯肯挨了家法,也不肯将人說出來,更不肯讓人做小。
她氣的不能行,剛要細查,英華被皇上派去平定譽王。
英華走了,原定好的婚期自然要往後延,晏家人好說話,不用她費口舌,就同意了下來。
晏同春也知書達理,主動來将軍府給她那短命的夫郎侍疾。晏家人這般好,她女兒卻這麼做,更讓她感覺對不起晏同春,她當時下了決定,英華願不願意都要娶。
至于心上人那件事,她從英華在時,就開始查,她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一直查到英華回來,都沒查清楚,那個人到底是誰。
不過也不用她查了,那人已經到了她面前,那人是晏同春的表哥,寄養在晏家的鄧玉清。
兩人自訂婚那日見過一面後,一直暗中聯系,連平定譽王,她都将他帶在身邊。
知道這件事的隻有她,英華,鄧玉清,還有晏家的老祖宗——鄧玉清的外公。
她女兒鬼迷心竅,半分不肯讓,一定要娶他做正夫。她打也打了,關也關了,沒用。
沒辦法她厚着臉皮向晏家退婚,同時和鄧玉清的外公商量後,準備等退婚的風波過去後,再向鄧玉清提婚。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她賠了好些禮,帶着逆女在晏府道歉好幾次,才退了婚。
沒想到二人私會時,讓晏同春抓住了,鬧了好一陣子,最後以鄧玉清嫁給她的大女兒鄒英華,晏同春嫁給她的小女兒鄒禮文,才結束了這場鬧劇。
此事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但她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連平定譽王,這種危險的事,都要帶上鄧玉清。
她女兒什麼時候連輕重緩急都分不清了?
今日她明白了,不帶上他,大着肚子怎麼能在晏家藏下去。
晏同春是品行好,又不是沒脾氣,他要是知道了,知道他懷着他未婚妻的孩子,他遲早撕了他。
因為這件事,她一直愧對晏同春,所以自己夫郎一去世,這将軍府就交由晏同春打理,連帶着她那風流的小女兒,因為晏同春有她這個靠山,都不敢風流。
現在舊事從提,醜事揭露,她才知道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大女婿,多有手段。
正想着鄧玉清,鄧玉清來到了神武苑,手裡捧着一個匣子,看樣子已經知道了。
鄧玉清來到鄒國祥面前,撲通一聲,跪在她面前。
也不看旁邊的晏同春有多氣憤,淚眼朦胧的開口道:“婆婆,那玉佩是我的,是我送給我和英華第一個女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