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東漢末年奇幻百科全書 > 第80章 科教法治: 墨工坊

第80章 科教法治: 墨工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墨工坊坐落在軍營一角,規模雖小,卻堆滿了木料、鐵器和各種奇形怪狀的機械零件。屋頂懸挂着各式測量工具,牆上畫滿設計圖稿,地上散落着未完成的裝置。整間工坊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充滿了創造的氣息。

剛入坊門,便聞一道稚嫩卻不容置疑的聲音在耳畔炸響:“不是如此!木齒輪角度須精确,差之毫厘,則不能運轉,或者很容易就損壞了!你們這樣做,不出三天就會全部散架!“

衆人循聲望去,隻見一個十餘歲的少年正指揮一群軍士打造農具。他身形瘦小,圓臉上滿是焦急,說話時氣得直跺腳,那副模樣與其說是發号施令,倒更像是在撒嬌。

馬鈞撸起袖子,露出瘦弱卻布滿老繭的雙手,親自示範:“看好了,木齒輪須這樣安裝,角度這般調整,如此效率可增三分!“說着,搶過工具便欲動手。

一個滿臉困惑的軍士撓頭道:“依老法子不行嗎?俺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做的。“

“當然不行!“馬鈞跳腳道,聲音尖銳得幾乎要刺穿雲霄,“爾等何知!這些東西很難做好呢,我自己也隻能一個個做,如果做錯了,農忙不等人啊,若耽誤春耕,挨餓的可是百姓!!“

此言令在場衆人為之一愣,誰能料想這黃口小兒,心中竟裝着如此多百姓疾苦。呂玲绮不由得多看了馬鈞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張邈上前介紹道:“此乃馬鈞,年雖幼,卻精通機關算學。所設農具已助不少百姓重建家園,軍械亦多創新。溫侯曾誇贊他是'千年難遇之才',讓我等多加愛護。“

張遼随即向馬鈞介紹了陳宮、嚴平、呂玲绮、董白、甄姜、甄伏和郭明等人。聽聞這些都是溫侯的妻眷,馬鈞連忙行禮,那急躁的神色一下子變得恭敬起來。

馬鈞興奮地道:“今日諸位光臨,我正好有一新創造,請諸位一觀。“他的眼中閃爍着智慧的火花,臉上洋溢着對創造的熱愛。

說罷,他領衆人入内院,指着一座碩大的裝置道:“此物名為水車,全憑水力運轉。“

這水車與尋常不同,車輪上裝有特制的葉片,可借水流直接将水提至高處,省卻牛力。不僅如此,水車兩側還安裝了提水裝置,可将河水引入田間灌溉。整座裝置看似簡單,卻蘊含無窮智慧。

“此水車最妙之處,“馬鈞向衆人解釋道,神情專注而熱忱,“在于這轉向裝置。“他指着一個精巧的機關,“隻需撥動此杆,便可改變水流方向,使水車逆轉,将洪水排出田地。“

張邈在旁贊歎:“馬鈞真乃巧思也,不僅解決灌溉之憂,還能防洪,當真一舉兩得。果然這些奇技淫巧皆有大用,難怪溫侯令我等搜集此方面人才。“

衆人心中越發認可呂布的遠見,而馬鈞也好奇,在這個讀書人隻讀聖賢書的時代,誰會賞識他們這些被視為奇技淫巧的造物,也更加對溫侯憧憬。

呂玲绮好奇地湊近觀察,隻見水車上的齒輪咬合精密,每一處絞合處都敷了一層鐵皮。她不禁贊歎:“這些牙齒般的東西是何物?看起來好像是什麼機關的核心。“

馬鈞眼睛一亮,仿佛遇到了知音,取出一個模具:“我喚它為齒輪,因其如同長了牙齒的車輪。此物比直接連接更為牢固,且能控制細微變化。“

談及己之發明,馬鈞越發手舞足蹈,滔滔不絕。他從工具箱中取出一個造型古怪的木質模具,邊緣開滿整齊的“齒“。馬鈞驕傲地舉起模具:“這就是我琢磨出來的東西。我給它取名'齒輪',與水車上的裝置同理,雖大小各異,原理卻一。“

“齒輪?“呂玲绮歡快地湊近觀察,眼中滿是好奇,“确如長了牙的輪子,有趣!“她輕輕觸碰那些木齒,感受着其中的奧妙。

馬鈞認真解釋道:“這些牙齒能夠相互咬合,如真正的牙齒一般,牢不可分。用它連接裝置,比用繩索、木杆堅固許多。有了這些齒,便能控制輪轉速度與細微變化,甚至改變動力方向。“

成廉邊聽邊點頭,伸手摩挲那齒輪模具,發現每個“齒“都精細異常,角度幾近一緻。他驚訝道:“此物看似簡單,然這許多齒,何以皆能如此整齊?“

馬鈞聞言,笑意更深。他翻轉模具,露出背面的一圈細小刻度,指着刻痕道:“此模具上每一齒,皆經我仔細計算角度而刻。此謂齒距——齒與齒間距角皆須一緻,齒輪方能緊密咬合。若一齒有差,整輪便不能轉。“

“計算?“張遼愈發感興趣,眉頭微蹙,“你是如何計算的?這些細微之處,常人難以掌握。“

“我用圓規與直尺。“馬鈞指了指身旁工具,繼續道,“我發現,圓周上每點位置皆可按角度劃分。如此齒輪有三十六齒,我便将圓周分作三十六等,每等分角度皆為十度。如此,每齒角度距離皆能一緻,縱使再造多輪,隻要依模具刻制,便能确保互相咬合。“

衆人聽得雲裡霧裡,卻見馬鈞解釋不絕,也不忍打斷。那雙因興奮而閃爍的眼睛,仿佛包含着整個世界的奧秘。

劉洪在旁卻不住地點頭,蒼老的面容上顯出罕見的興奮。他撫須思索片刻,突然開口道:“小友所言甚是。此乃幾何之理。圓周率若取三點一四一五九,則三百六十度之圓周長約為二十二點二八。若分作三十六等份,則每份約為零點六二。以此計算每齒寬度,便能确保精确無誤。“

衆人愕然,不解劉洪何出此言。馬鈞卻如遇知音,雙眼放光,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劉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隻是我無法精确計算,隻能憑經驗與多次試驗。先生如何知曉此數?“

劉洪捋須一笑:“老夫年輕時曾研習《九章算術》,對圓周率略有了解。圓之周長與直徑比值約為三又七分之二十二,即三點一四二八五七。若能精确計算齒距,齒輪咬合當更為緊密。“

馬鈞又驚又喜:“先生果然博學!我嘗試過用弦長代替弧長計算,但總覺不夠精準。若有先生指點,必能做得更好!“那副模樣,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

劉洪點頭,目光中閃爍着智者的光芒:“齒輪之理,本就複雜。不僅需考慮齒距,還需考慮齒深、齒厚與齒角。若能将這些參數化為數字,便可精确制造,不再靠匠人經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